段蕾蕾(中國殘疾中心慢病中心傷害預防室副研究員):
通過這次調查的結果顯示,14歲及以下兒童傷害死亡率為十萬分之23.23,其中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率為十萬分之3.05,淹死的死亡,也就是溺水的死亡率為十萬分之10.28%。
解說:
十萬分之23.23意味著什么呢?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09年年鑒,2005年,0到14歲人口為2.65億來推算,那么2005年14歲以下兒童非正常死亡的人數大約為6萬人,這是一個非常讓人吃驚的數據,必須引起高度關注。
楊功煥(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
我覺得確實是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我想在這個,對兒童,對未來,對下一代這種關注應該是怎么著都不過分,這種做法也恰恰是說明,我們社會向更文明的方向在前進。
解說:
“怎么關注都不為過”,這樣的表述已經是社會共識,南平事件發生后,更是激發了人們對于青少年安全問題的關注。
上周四,前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在自己的博客上就此發表了意見。他引用了一組數據顯示,我國0到14歲兒童各種死亡中意外死亡已占第一位,占總死亡人數的31.3%。
王旭明(語文出版社社長):
校園安全這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長期話題。但是我覺得在當前情況下,我們特別應該,觀念上要有所扭轉,至少這些觀念我以為是片面的。學習壓倒一切,分數壓倒一切,可以要學習,可以要分數,可以要成功,安全是第二位的等等,這些都是片面觀念。先有生命,生命是第一位的。
解說:
當面對孩子的時候,閱讀著一組組的數據,是一個非常難受的過程,因為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一個個剛剛開始人生的鮮活生命,都有一個個充滿期待的家庭。
主持人:
剛才看這個報告里面總結出了一些規律,但是現在的危險性,恰恰是出乎規律之外不確定性,尤其是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對他們來說,怎么去防?
白巖松:
但是其實還是有一些確定性的,因為在做大調查的時候,學生和家長最后在12個傷害當中,最后他們選擇的前三位傷害很類似。排在第一位的比例非常高的是交通事故,這是在全國非常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第二個就是上學或者放學路上被劫,其實也都離校園門口不算太遠。到第三位的時候是玩耍受傷,在玩耍受傷的時候,我倒覺得是一個常態的,不同時代都有,不能因為這個就不讓大家玩耍。
我們回頭去看前兩個,一個是交通,從交通,現在的確太亂了,現在巡警,包括民警等等,都有條件去保護學生。在美國看到的情況就非常受刺激,因為美國相當大的比例是用校車來完成,美國這樣的國家就為了學生的安全增加了多大的成本,一個學生坐校車一年政府要投入的錢是500多美金,殘障的孩子一年要投入2000多美金。
校車停到門口的時候,前后左右25米,任何車必須停下,也就是說,打出了一個隔離帶。否則要受到重罰,這一切成本的增加和這種規則的制定就是為了讓孩子的安全至高無上。所以就那一個黃色,經過百來年,已經在全美國形成了一個概念,孩子的生命至高無上,安全至高無上。
我覺得中國需要一個時間,然后讓全社會感受到校園安全,孩子的安全至高無上。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3-24教育部下發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預警通知
- 2010-03-19福建5位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 2010-03-18泰國教育部為漢教志愿者舉行離任回國招待會
- 2010-03-17教育部:中小學幼兒園加強安全工作確保師生安全
- 2010-03-10教育部公布2009年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