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來臨,孩子們從學校回歸家庭,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遠離危險”,采取把孩子鎖在家里的方法,豈料,這一鎖反倒更危險。記者從上海幾家兒童醫院了解到,近期發生了多起兒童墜樓、跌傷等意外事故。根據統計,家庭已成兒童意外傷害最高發的場所,寒暑假也成為“意外高發時段”。對此,有專家指出,家庭必須讓孩子適度“體驗危險”,這樣才能提高應對危險的能力。
5-10歲兒童更易出事
“以往我們總認為0-4歲的兒童需要家長特別小心,實際上,5-10歲的孩子更容易發生意外。”新華醫院兒內科副主任薛海虹表示,0-4歲的兒童發生意外主要是家長在看護時麻痹大意,但是對5-10歲的孩子,家長往往認為“孩子大了,可以省心了”,哪知正是由于對孩子的能力估計過高,導致孩子發生跌落等意外傷害。
近一周內,新華醫院就接收了兩起兒童高空墜樓事故,均為七八歲的兒童。據醫生介紹,這些孩子多為雙職工家庭子女,孩子獨自在家缺乏看護,“因為好奇爬出了窗外”。
“家長必須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好奇天性。”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普外科的陳其民醫師指出,居家裝修必須考慮安全因素,比如不宜在窗戶陽臺旁放置低柜,以防兒童攀爬。“現在部分家庭裝修偏愛落地窗和跳窗,兒童并沒有風險評估意識,爬上窗臺就很危險。”
家庭安全“亮紅燈”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包括墜樓、跌傷、中毒等在內的一系列意外傷害,已成為兒童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在上海,根據兒童醫學中心護理部意外傷害課題組的最新抽樣調查,我國因意外傷害造成的兒童死亡占兒童死亡總量的26.1%。根據我國疾病檢測和傷害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測算:估計全國每年約4000萬中小學生遭受各種意外傷害,有1360萬人需要門急診治療,335萬人需要住院,正常功能受損的有120萬人,致殘達40萬人。
根據一項意外傷害發生場所統計,家庭已經以26%的發生率成為“對兒童而言最危險的地方”,高于學校、公共場所、運動場所等地,而寒暑假則成為兒童意外傷害“高發時段”。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急診護士長高愛萍回憶,去年暑期,光墜樓事故一星期內就接連發生三起,3個孩子中1個死亡、2個重傷。
隨著春節的臨近,兒科醫生根據往年經驗估計,除了墜樓,可能還會發生更多意外傷害事故。“觸碰電線插座而觸電、把筷子插進鼻孔里、誤食塑料袋引起窒息……每年假期都會有大量遭遇意外傷害的兒童被送進醫院,當然,春節里還有不少因燃放焰火不當引發的燙傷、燒傷。”
![]() |
責任編輯: 金婷 |
- 2010-01-22大連900余項特色活動打造健康快樂的寒假
- 2010-01-21新鄉寒假活動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 2009-02-04天津:留校大學生寒假做志愿者傳遞愛心
- 2009-02-03小小發明家創意過寒假
- 2009-02-03美仁社區:開展學生寒假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