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在部隊”
對于將孩子送到學校來的學生家長們來說,孩子的學習、生活是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在水潮小學,這些問題似乎并不讓家長們擔心。因為,這里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規范而又嚴密的管理制度。“我們曾請來邊防戰士特別培訓過。”校長鄭州說。
安全問題是首位的。在長期的摸索中,學校先后制定了《水潮小學安全管理常規》、《學校、家庭、學生互動卡》、《離校匯報制度》等多項制度,這些制度與卡打印后,被分發到每位學生及學生家長手中。學生在離開學校時,生活指導老師都會做統一的安排。由老師將學生按各村各組組成小隊,然后護送上車離校。學校專門聯系好公交車定時接送學生往返學校,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回到家里后,必須馬上向生活指導老師進行電話安全匯報,老師做好記錄。
水潮小學的回訪工作也做得扎實有效。學校制定“每日一跟蹤,每周一電話,每月一登門”制度,為每位寄宿生都準備了回訪卡,把學生每周在校的生活、學習、健康等情況登記在回訪卡中,讓學生帶回家讓家長評價等級或滿意程度,簽字后再由學生帶回校。
寄宿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是管理中最復雜的一項工作。為了鞏固學生行為習慣,學校為寄宿生定期開課,指定專任教師,以講座、看錄像片、閱讀資料等形式,對他們進行教育。
這樣的管理,成效是明顯的。校長鄭州說,到這里上學的寄宿生來自周邊的七八個村,學生差異性特別大,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孩子們都變得特別懂事。
水潮小學的“綠色活動”
下午4時許,學校課外活動時間。 一群孩子抱著足球在操場上拉開架式。
去年10月,由學校組織的足球興趣小組,在全縣小學生足球錦標賽中,戰勝歷來基礎較好的實驗小學隊,奪得了冠軍。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對于老師們來說,讓孩子能從玩中學到東西才是核心問題。
為豐富寄宿文化,水潮小學倡導的是培育“綠色的校園文化”。在寄宿生活中,學校積極創設濃厚的文化環境。在學生宿舍內,讓學生動手進行環境布置,可以用上自己的各類作品,使其美觀、大方;課余生活,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如乒乓球、籃球、毽球等),讓寄宿的學生多接受文化熏陶,培養與鍛煉結合,積累文化底蘊,豐富知識涵養。
“讓學生在學中樂,在樂中學,在樂中增長知識,在樂中陶冶情操。”校長鄭州說。
留住孩子的心還不夠,還要樹立他們自強、自立、自信、自理的品格。而開展“綠色天使”評比活動則是該校實現這個目的的手段。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老師們將評比內容設定為四項,分別為:語言綠色之星、行為綠色之星、思想綠色之星、學習綠色之星、本領綠色之星評比。全體同學都參與評比,凡得到四顆星的,則成為“綠色天使”,在展示臺上,會有一張很大的彩色照片張貼出來。
通過近五年的工作實踐,學校老師們深深地感覺到,要辦好農村寄宿制學校,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精細化管理過程是最重要的。
![]() |
責任編輯: 陳曦 |
- 2010-01-05小學開辟愛心農場 讓學生種菜幫助困難同學
- 2010-01-05晉江高霞小學舉行“國學教育”演出
- 2010-01-05荔城區新度中心小學 師生聯歡會慶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