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曼,一邊哭一邊寫作文
在羅家倫和張充和之后,另一位名叫葉曼的女生也因胡適的賞識被北大破格錄取。提起葉曼,不少內地人或許會感到陌生,但70多年前她曾是北大法學院政、經、法三系唯一的女生,是胡適相當器重的女才子。她還是南懷瑾盛贊的弟子,三毛、林清玄等著名作家推崇的前輩,也是當今極少將儒、道、佛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大師之一,在臺灣幾乎家喻戶曉。
1936年,葉曼參加了北大、北師大和清華三所高校的考試,其中,清華是她心目中最向往的高等學府。可結果是,葉曼并未在清華的錄取名單中找到自己的名字。至于北大,則以試讀生的名義錄取了她。
葉曼在多年后這樣回憶自己的“高考經過”。那一年,北大國文考試的作文題目是——“你生平最感到悲哀的一件事”,或“喜歡的一件事”,或“感動的一件事”。當時,葉曼的父親剛過世不久,她便選了“最悲哀的一件事”。“我簡直是一邊哭一邊寫這篇文章,真的是用真情寫的。”
胡適看了這篇文章,大為賞識。但因為其他評委一致認為,這考生的其他科目確實差了點兒,胡適只好讓步:“好了,想辦法能讓她來就行。”而他所想的辦法,就是給葉曼安了個試讀生的名號。這種做法,最終成就了一代才女。
付賢智,化學考滿分
現代高考制度,最終形成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在這種全國或某些地區統一命題、完全依靠高考成績選拔人才的制度下,北大仍破格錄取過在某些科目上非常優秀的學生。付賢智院士就是其中之一。
付賢智1957年出生于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鎮加尚村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師。從邵武一中高中畢業后,付賢智到原蓮塘公社芹田大隊插隊當知青。1976年11月,他調任大竹中學教師,一邊教書一邊自學。
1978年,恢復高考的第二年,付賢智參加了高考,并一舉考出物理98分、化學100分的優異成績。按照當時的高考政策,他本來只能就讀師范類院校,但在當時,理、化能考出這樣好的成績,確屬鳳毛麟角。他最終被北京大學化學系破格錄取。
![]() |
責任編輯: 陳曦 |
- 2009-12-24復旦評委披露閱卷標準 不要偏才要博雅之才
- 2009-10-30廣東佛山:家長書面同意后 學校才可收服務性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