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芳莉(中)與同學們在學校的操場上準備做早操(11月4日攝)。

吳芳莉(右二)和小伙伴們一起在甲板上寫作業(11月4日攝)。
11歲的吳芳莉出生在海南省陵水縣的一個小漁鎮,家里世世代代都住在漁排上,以打魚為生。
每天清晨4、5點鐘,芳莉的父母就要起床出海打魚。上小學五年級的小芳莉自己洗漱、做飯,然后坐船到岸上的小學上課。
“芳莉的學習成績很好,幾乎每次考試都是班里的前三名。而且很懂禮貌,又很活潑,班里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她。”新村小學的班主任陳茹冰老師告訴記者。
課間,芳莉和小伙伴們光著小腳丫在操場上玩跳皮筋。記者讓她穿上鞋子,別扎破了腳,她說:“我們從小就這樣,早習慣啦。鞋子貴,穿壞了多可惜,上課的時候再穿吧。”
芳莉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在縣城讀高中,僅靠打魚為業的父母要供三個孩子讀書,一年到頭在海上捕魚所掙的錢只夠維持家里的基本生活。
芳莉一家住在一座由木板搭建起來的被當地人稱為“漁排”的水上小屋里,屋里簡陋,但干凈。放學后,小芳莉總是一個人淘米煮飯,然后就趴在漁船的甲板上寫作業。
“家里有一盞煤油燈,但是到了夜里就看不清楚,所以要趁天沒黑把作業寫完。”小芳莉說。
每天都很晚才打魚歸來的芳莉爸爸告訴記者:“芳莉這孩子很懂事,每天放學回來就幫著家里做家務,學習也不讓我們操心。有了文化,以后就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
小芳莉去過的最遠的地方是海口,那是小時候爸爸帶她去的。“海口又大又漂亮,但我更想去首都北京看看!” 她使勁用雙手比劃著:“我以后要考上北京大學,去北京看天安門!”(新華社 記者 郭程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