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初二,很多學生會變得很“不聽話”:叛逆、沖動、敏感,對父母和老師的指責與批評公然進行反抗。他們這一系列的反常舉動令家長和老師很頭疼,被心理專家稱為“初二現象”———
東南網-晉江經濟報11月4日訊(本網記者 胡建志)
【家長】 越來越不懂孩子
最近,家住晉江深滬的洪先生發現,上初二的兒子好像突然變了一個人,脾氣變得越來越不好,家長說的話他偏不聽,還處處和家長對著干。
青陽的蔡女士最近也遇到了與洪先生類似的煩惱事。蔡女士告訴記者,她女兒剛上初一時還很省心,對父母的話也能聽進去。可到了初二就開始越來越讓人操心,好像在談戀愛,大人說的話一點也聽不進去。“現在孩子大了,我們反倒越來越不知道怎么當家長了,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讓她快樂。”蔡女士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初中生的家長對于孩子的反常現象都束手無策,不懂得該如何與上初中的孩子溝通,更談不上要對孩子進行引導了。
【教師】 初二學生最難管
“教師們普遍反映:初二學生最難管。”晉江毓英中學黨支部副書記曾祥汀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對此深有感觸。
在晉江龍湖一中學從事初中教學10多年的施老師告訴記者,進入初二后,很多學生一夜之間變得很叛逆,真令人頭疼。“上課愛說話,敢跟老師頂,不聽大人教訓,容易沖動,愛玩、厭學、早戀……這些不良現象大多是從初二萌芽的。”施老師說,初一學生由于對新的校園和新的學習生活還有新鮮感,相對膽小聽話;初三畢業生有升學壓力,精力放在學習,比較懂事。
晉江永和中學的許欽佩老師,從事初中教學5年多,也向記者感嘆初中班主任不好當,做學生思想工作經常要斗智斗勇,“現在的孩子很不合作,甚至以跟老師做對為榮,女生也愛打扮,喜歡交朋友”。
晉江市一初中校對300多名初一、初二的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初一有7.8%的學生有過早戀經歷,但這一數字在初二學生中攀升到26%;有三成的初一學生認為“早戀不會影響學習”,而初二學生有四成支持這一觀點;對早戀持肯定態度的初一學生僅占7%,初二學生則達到20%。
晉江季延初級中學心理老師章肖美認為,初二這個階段的孩子只是在生理成長的作用下,對異性產生好奇和興趣,萌發了一些新的情緒情感體驗。他們憑著好奇心去做事,但一陷進去很可能無法自拔。
【孩子】 追求獨立和自尊
初二是個敏感的特殊時期,被心理專家稱為“初二現象”。晉江磁灶中學心理老師張友俊認為,對很多學生而言,初二是“思想道德的分水嶺,學習成績的分水嶺,能力培養的分水嶺”。他們一方面有強烈的獨立意識,一方面又有依賴心理,對家人和老師的教訓不以為然,甚至公然進行反抗。因此,很多人會覺得初二學生一下子變得“不聽話”了。
出現“初二現象”的原因很多,晉江南僑中學的吳允雄老師說,初二學生處于開始獨立思考的成長階段,在心理上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追求獨立和自尊,不想依靠父母;當他們被父母或老師指使時,就會一觸即發,不由自主地抵制:“我憑什么要聽你的?”
“初二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發生了變化,這是主因!”章肖美說,他們在生理上進入青春期,第二性特征開始出現,容易興奮和沖動,神經敏感,產生了愛情的萌芽;在心理上渴望獨立,不習慣被老師和家長盯得太緊。他們“反叛”的原因是:試圖在種種“對抗”中贏得肯定———“我獨立了”。
【專家】 多尊重多理解
“初二現象”不是洪水猛獸,家長不必過分緊張。章肖美說,進入青春期后,孩子的身心發生了重大變化,而家長對他們的這一變化要提前做好準備。如果家長對孩子心理的發展有了足夠的理解,就會在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上更有針對性,在教育態度上,也會給孩子多一些平等。
“孩子念初二之后,家長要多與老師聯系,及時了解孩子的表現。”曾祥汀說,這個時期需要父母多費心,每周要和老師進行一些簡單的電話聊天或是面對面地交談,這樣能夠幫助自己很好地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如果能在早期發現苗頭,及時做好工作,就可以避免出現更大的麻煩。
曾祥汀還說,家長要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與他們平等對話,以正面教育為主,多找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少去打罵,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平安度過這一“心理危險期”,健康成長。
![]() |
責任編輯: |
- 2009-11-02大意父親心撲麻將民警送回走失女童
- 2009-11-02溪岸社區萬圣節-社區快樂大狂歡活動
- 2009-11-02“富二代”需要關愛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