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實驗小學 錢本殷
課前,我在黑板上抄寫了《威尼斯的小艇》中的一個片段:
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行船的速度極快,來往船只很多,他操縱自如,毫不手忙腳亂。不管怎么擁擠,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平穩地穿過,而且速度非???,還能作急轉彎。兩邊的建筑飛一般地往后倒退,我們的眼睛忙極了,不知看哪一處好。
同學們知道,這節課老師要進行欣賞式讀書筆記指導,所以都做了預習準備。
我說:“欣賞一段話或一篇文章,先要從總體上理解這段話或這篇文章主要講什么。請問這段圍繞什么來講呢?”
林馳說:“第一句話已經概括了這段話的主要內容。因為我發現后面四句話都圍繞第一句話來寫?!薄拔彝?,但還想補充一點。后四句話是從不同角度來說明那個船夫的駕駛技術怎樣好。”林珊補充說。
“能不能說具體一點?”我啟發說。
“好?!绷稚赫f,“四個角度,一是速度快,還能操控自如;二是再擁擠也能擠過去;三是極窄的地方總能穿行與急轉彎;四是從建筑倒退的速度來看?!?/font>
我接著引導:“欣賞時,還可以抓住句子的文采來分析。同學們再琢磨琢磨這段話中的句子有什么特點,同桌之間交流一下?!?/font>
過了一會兒,我請大家試著說一說。李穎先發言:“句子雖然平常,但因果關系交代得很清楚。比如第二句講到‘來往車輛很多’,所以第三句才會說河道‘擁擠’,前后文意思聯系得很緊密?!?/font>
張韓說:“我覺得文中先交代有時會‘遇到極窄的地方’,再說‘總能平穩地穿過’;先說‘速度非??臁僬f‘還能作急轉彎’,這樣寫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font>
“張韓說得對?!蔽艺f,“按照常理,河上船多,船在‘極窄’的地方行駛,速度要慢,‘拐彎’更慢才行,可是這里的船夫卻能‘操控自如’,不‘手忙腳亂’,還能高速行駛,可見駕駛技術非同一般?!?/font>
還有幾個同學說了最后一句的妙處:“當火車疾速前進時,我們看到窗外景物都在快速倒退。同樣,我們從課文講兩岸建筑飛一般倒退,能看出船前進得極快,這是間接表達的寫法?!?/font>
接著,我要求同學們:“欣賞句子時,要注意抓住關鍵詞,即句子中的亮點,加以剖析,揣摩它們的好處。”
同學們望著黑板上的這段話,默讀起來,希望有所發現。不一會兒,思維敏捷的幾個同學首先舉手。
“汪濤,你說說新發現。”我伸手示意。
汪濤站起來說:“我覺得文中‘擠’字用得好,因為這個字呼應了前文說的‘船只很多’,‘擠’這個動詞用在這里很形象地說明船只快速行駛的情景,生動地表達了船夫駕駛技術高明。”
黃建澍接著說:“還有‘穿’字用得準確。因為‘穿’字同樣呼應了前文‘操縱自如’這個詞。試想,如果船夫操縱不自如,遇到眾多的船只,還能平穩地‘穿’過去嗎?”
我鼓勵說:“同學們真會動腦筋,今天初步學習了欣賞課文的方法。如果把這些發言按一定條理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很有味道的欣賞式讀書筆記。同學們可以抽空自覺地學寫這類思考量比較大的讀書筆記?!?/font>
過了一周,我收到同學們寫的欣賞式讀書筆記。欣賞方式五花八門,富有個性。先摘錄其中一段與同行共享。
原文片段:
杏花外層有五片紅綠色的萼片,萼片里面有五片白的花瓣,花瓣里面有一叢叢銀絲狀的雄蕊,花中心有一個瓶子形狀的雌蕊,雌蕊上有許多黃色的花粉引蜂斗蝶,散發著濃郁的香味。
欣賞如下:
這個片段給人感覺作者觀察細致入微,幾乎像電視里見到的近距離拍攝的鏡頭,從外層拍到里層,從萼片拍到花瓣,從花瓣拍到花蕊,從花蕊拍到花粉,鏡頭越推越近,讀者仿佛也隨著描述鏡頭的推近,越看越細,越看越清楚?!凹t綠色的萼片”“白色的花瓣”“銀絲狀的雄蕊”“黃色的花粉”真真切切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感受到杏花的色彩竟是如此豐富迷人,難怪“引蜂斗蝶”。這段話讓我明白了什么叫寫得具體細致。琢磨之后,我受益匪淺。
從這種欣賞式讀書筆記中,我們可以看出它有以下好處:有利于學生將語文課內學到的理解與分析能力遷移到課外欣賞中;有利于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因為學生選文不同,欣賞角度不同,沒有標準答案的制約,沒有精神負擔,學生好像馳騁在廣闊的原野上,無拘無束;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因為必須駐足觀賞,用心思索,才能嚼出文中之“味”,才能采到文中之“蜜”。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