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用長征精神 起理想風帆
在新中國六十華誕的黃金周里,長汀縣中復中學又組織師生深入松毛嶺戰役主戰場遺址,觀看當時戰場地形,想象當時戰斗的殘酷情形,感受長征的精神和底蘊,緬懷革命先烈。這是該校近年來利用長征精神創建和諧校園文化,為學生打造理想風帆的一個縮影。長汀縣中復中學地處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松毛嶺戰役主戰場和紅軍萬里長征出發地——長汀中復村。1934年9月,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等紅軍部隊和國民黨軍在松毛嶺上血戰七天七夜,紅軍以犧牲上萬人的代價,為中央紅軍戰略轉移贏得了寶貴時間。灑遍紅軍烈士鮮血的松毛嶺,蘊藏著可歌可泣的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財富。學校利用位于“長征第一村”中復村的得天獨厚優勢,從學生當前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一些具體活動,凝煉出特定的“長征精神”,讓他們感到“有形可感”,讓學生體味該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該文化的厚重底蘊。每逢新生入學,或者“五四”、國慶等重大紀念日,中復中學都會引導學生深入松毛嶺戰役主戰場遺址,讓他們身臨其境,初步感悟當年的艱辛和慘烈。學校還組織師生開展“尋找革命紅軍后代”活動,拜訪健在的老紅軍及其家屬,幫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擁軍優屬意識,組織學生聽老紅軍講述以前戰斗故事并搜集有關革命戰斗時的物品,感受先烈們英勇、頑強和不怕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讓心靈受到一次次的震撼和洗禮。學校還經常開展“重走紅軍長征路——松毛嶺拉練”的活動。利用假日,沿著松毛嶺戰場小道,翻山越嶺十公里,讓同學們切身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難困苦。當隊友身體疲憊時,大家就唱起嘹亮的軍歌,相互支持著不達目的地誓不罷休。
在此基礎上,由全校師生討論后共同從毛澤東五句詩詞里凝煉出“進取、拼搏、樂觀、堅韌、惜時”作為學校特定的“長征精神”(即 “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艱苦進取精神;“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勇于拼搏精神;“萬水千山只等閑”的樂觀主義精神;“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堅韌不拔精神及“人生易老天難老”珍惜時間的態度),并把這一“長征精神”涂刷在130米長的圍墻上,成為與校訓“為美好明天做準備”齊飛的精神道德教育理念。
學校每年組織新生學習校本課程《紅色之光》,舉辦“革命詩歌朗誦比賽”、“紅軍長征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每年九月在新生中開展“重走紅軍長征路——松毛嶺拉練” 活動,參觀第五次反圍剿指揮部——觀壽公祠;每天下午開展“讀長征詩詞,唱長征歌曲”的唱讀課活動,每學期舉行“實踐紅軍長征精神”的主題班會、綜合課競賽;每學年開展“釀紅軍可樂、品紅軍快餐”美食節。通過大量的活動,讓長征精神如春風化雨,滋潤同學們的心靈,讓紅色的精神薪火相傳。
“長征精神”從小事入手,于細微處培養,像種子一樣,在學校生根發芽,在一代代學子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和弘揚。有個叫謝水香的學生,斷奶后就沒有了母愛,父親在一次車禍中又變得神志不清。她從小跟著年邁的祖父相依為命,依靠低保過日子。班主任在家訪時,看到她家一貧如洗,心如刀割,摸著生爐子的謝水香的頭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堅強的謝水香卻說:“老師,沒什么的,我能行。相信自己一定能渡過眼前的難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中復中學,我們看到了長征精神在這里成長,紅色文化在這里匯聚,我們感受到了與眾不同的時代魅力和氣息。師生共同編寫了校本課程《紅色之光》,學生自編自演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復紅色之旅一日游》曾獲龍巖市一等獎、福建省二等獎,使學校德育教育走向更高的品位層次。同學們將長征精神化為學習動力,學校教育教學成績逐年提高,每年學校升入重點高中的人數都在增加。(記者 傅長盛 通訊員 黃啟元 池佛興)
![]() |
責任編輯: |
- 2009-10-12溫家寶:教育大計 教師為本 國慶最感動中國一句話
- 2009-09-29外交部:我海外公民漸成為恐怖襲擊直接目標
- 2009-10-09黃金周全國實現消費品零售額約57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