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輝回憶起59年前加入中國少年隊,仍然很激動
N本報記者練仁福/文毛朝青/圖
本報訊福建與少先隊的緣分,最深的當屬隊歌發源于福建了。電影《英雄小八路》家喻戶曉,但很多人并不清楚,這部電影是以廈門13名“英雄小八路”為原型創作的;很多人唱著《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長大,而隊歌的發源地,正是廈門市的何厝小學。當年的“英雄小八路”何佳汝向我們講述了這段珍貴記憶。
何佳汝今年64歲,是當年“英雄小八路”成員,也是“戰地五朵金花”中的佼佼者。
1958年“8·23”炮戰期間,何厝小學里的一群少先隊員,自發成立“前線少年支前活動大隊”,一面堅持在防空洞中學習,一面穿梭在炮火中堅持擁軍支前。他們的英雄事跡隨后如春風般吹遍大江南北,其中的13名隊員被譽為“英雄小八路”,事跡被拍成電影《英雄小八路》。
“我還記得當時作曲家寄明老師一手拉著我,一手扶著何明全,聽我倆講述大隊支前擁軍的故事。真沒想到,寄明老師在聽完故事沒多會兒,嘴里就哼唱出了一段曲調,我清楚記得,那就是現在少年先鋒隊隊歌的旋律。”何佳汝回憶說。
寄明哼出的小曲成了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首曲子作為電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題歌,一時就唱紅大江南北,在1978年團十大上被定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何厝小學因此被稱為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的發祥地”。
“郭老是全國第一批少先隊員,他見證福建解放60年。
福建少年先鋒隊60年的發展,他算得上是第一見證人了。”昨日,讀者劉女士撥打968111報料說,找郭榮輝聊聊,故事肯定多。昨天,在省教育廳關工委辦公室,74歲的郭老給我講述了59年前戴紅領巾的故事。
1950年初,剛成立兩個多月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開始招第一批成員,當時在泉州一中讀初二的郭榮輝成了幸運兒,成為最早戴上紅領巾的一員。
“那年我14歲了,因為表現優秀,被推薦入選少先隊。”郭老說,他印象很深,當時學校舉行了簡單的入隊儀式,“因為是首批,入隊的人數特別的少,面對全校的同學,戴上鮮艷的紅領巾,特別光榮。”郭老說,當年加入少先隊不像現在全班每個學生都可以加入,那時入隊的基本條件是滿9周歲的好學生,好學生沒有特別的標準,反正“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是一個大的框框,具體就由班主任說了算。
郭老說,紅領巾在那個時代除了榮譽以外,更多的是責任,“少先隊員的身份,會促進你要去做得比別人更好。”入隊后一年,郭老就被少先隊推薦直接加入了共青團。
郭老擔任過原省教委主任,現任教育廳關工委主任,他下基層走訪時,小朋友們親自為他這個“少先隊老大哥”戴上紅領巾,請他講當年少先隊的故事。
(責編:陳曦)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