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記載齊國晏嬰言行軼事的著作。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文章有較濃厚的文學色彩。
《樂府詩集》:詩集名,宋郭茂倩編,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有民歌作文人創作,也有仿作。
《三國志》:西晉陳壽著。是一部紀傳體分國史。分《魏志》《蜀志》《吳志》共三十八卷。
《春秋三傳》:指《春秋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
《漢書》,東漢班固撰,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全書共一百篇,體制承襲《史記》,但又有變,分為“八表”、“十志”、“十二本紀”、“七十列傳”,它記述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二十九年的歷史。其成就亦很高,對后來的斷代史產生了很大影響。
《山海經》:我國地理名著。內容多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尤”、“精衛填海”、“夸父追日”等。
《戰國策》:為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三十三編。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的歷史史實,著重記錄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此書在語言運用上很成功,雄辨的論說,鋪張的敘事,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構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它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對后世散文和辭賦創作影響很大。
《世說新語》:小說集,南朝宋臨川劉義慶撰。這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原名《世說》。它對后世文學有很大影響,書中許多故事成為詩文和小說戲劇的典故和題材。
《論語》: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篡,主要記述孔子言行,孔子答弟子和當時人的話,也有弟子互相談論他們聽到的孔子的話。全書以記言為主,是一部語錄體著作。
《文心雕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專著,全書十卷,五十篇,著重論述各體作品的特征和歷史演變;探討創作,批評的原則和方法,以及文學和時代的關系等,全書系統完整,把文學理論批評推向新的階段,成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杰出的著作。
《全唐詩》:清彭定求等十人奉敕編。曾經康熙帝作序,故又稱《欽定全唐詩》。九百卷。共收唐、五代詩歌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殘句一千余條,作者二千八百三十七人,是研究唐詩重要的參考書。
《資治通鑒》: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它綜合了各朝“紀傳體”斷代史的成果,把上起戰國,下至五代長達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以年月為經,史實為緯,依時代順序貫通起來敘述。書名意思是“鑒于人事,資于治道”,即吸收歷代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作為封建統治者治理國家、人民的借鑒。
《古今小說》:話本集,明代馮夢龍纂輯,后改名為《喻世明言》。“三言”之一,四十篇,部分為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多有名篇,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等。
《永樂大典》:類書名,初名《文獻大成》,后更收各類圖書七八千種,輯成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錄六十卷,定名《永樂大典》。始于永樂元年成于六年,全書按韻母分列單字,按單字依次輯入與此字相聯系的各項文史記載。
《全宋詞》詞集名,令人唐圭璋編,本書匯輯前人所編各類宋人詞集,共錄詞一千三百三十余家,一萬九千九百余首。以作者為經,時間先后為序。《全宋詞》是研究宋詞最重要的參考書。
《明儒學案》是我國第一部學術史。
《爾雅》是我國第一部詞典。
《夢溪筆談》:是用筆記體裁寫成的綜合性學術專著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著,書中共六百零九條筆記,內容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以及政治、軍事、法律,文學、藝術等方面,不少創造性見解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 |
責任編輯: 余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