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現存《論語》二十篇,其思想核心是“仁”。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師,著有《孟子》一書,其思想是“仁義”,主張“仁政”,強調“民貴君輕”,重視民心向背。
墨子(公元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時魯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著有《墨子》一書,現存五十三篇,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
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尊號“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先秦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三十二篇,代表作《勸學》、《天論》等。
莊子(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現存《莊子》一書三十三篇,又《南華經》。
司馬遷(公元前145——前87?)字子長,夏陽人,太史令司馬談之子。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歷盡艱辛撰成《史記》。其書原名《太史公書》。
韓非(公元前280——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法家學派代表人物,現存《韓非子》五十五篇,代表作是《五蠹》、《智子疑鄰》、《扁鵲見蔡桓公》。
屈原(公元前339——前278)名平,字原,號靈均,戰國末期楚國人,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開創者、奠基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為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其它有《九歌》、《九章》、《天問》等。
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獻帝時官至丞相,后被封為魏王,有抒情詩《觀滄海》、《龜雖壽》、《蒿里行》等樂府詩。
劉向(公元前77——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撰有《說苑》、《新序》。還整理修訂了《戰國策》、《楚辭》。
陶淵明(367——427)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大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官至蜀漢丞相,詩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師表》是千古傳頌的名篇。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著有國別體史書《三國志》。
王維(701——761)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園詩人,詩篇多名作,如《鳥鳴澗》、《送元二使安西》、《觀獵》等,蘇軾贊語“味摩潔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世稱詩仙,他把古代浪漫主義詩歌推向高峰,詩作頗豐,著有《李太白全集》,詩有古體、絕句,律詩,名作有《靜夜思》、《秋浦歌》、《望天門山》、《送友人》、《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代小說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體小說集《世說新語》。
劉勰(465——532)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理論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五十篇,涉及到創作的許多問題。
![]() |
責任編輯: 余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