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客家人的民間禁忌
http://www.caoliu14.com?2010-04-13 10:47? ?來源:文明風
我來說兩句
禁忌是人們出于對某種神秘力量的畏懼、基于某些經驗、觀念和情感而形成的行為指向和行為方式上的自我限制。
客家民間有許多禁忌。例如:
1、春節禁忌。
春節禁忌也稱“過年禁忌”,指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一個月的禁忌。
春節本來出于對“年”的禁忌。鄧云鄉《紅樓風俗談》(中華書局1987年版)謂“年”字,按古文的寫法,是一個象形字,有頭有尾 ,腳向四面伸開,像一個大壁虎。據說是一種很可怕的爬蟲,一歲之中,人家不遇到它,最好了,便平安無事度過了,因此燒一堆火,弄了一些好東西大家好好吃一頓,以示慶祝,這就叫做“過年”。后來,歡慶除舊迎新的歲首,就變成現在的“新年”和“過年”。
在傳承過程中,春節禁忌所包含的畏懼和迷信的色彩漸為人與人之間皆大歡喜、互相愛護的情調所取。
客家俗話說:“入哩年界(年關)禁忌多”??图颐耖g奉行的春節禁忌包括:禁打罵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講粗話惡語。張祖基的《客家舊禮俗》謂:“初一該日特別謹慎,唔敢講惡話罵人,也少人出門,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聽到好的話,就作為系一年的好兆頭,作為今年會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賀,講各樣的好話”;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貧、災、亂、荒、殺等;初三日忌出門訪友,初三各家都習慣掃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邊去,喊做送窮鬼。因此這日少人出門;忌用針線,尤其忌在廳堂做針線活。
![]() |
責任編輯:葉玲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