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良藥”未必皆苦口
http://www.caoliu14.com?2010-03-30 15:06? ?來源:社交禮儀網
我來說兩句
3.巧用幽默
一般來說,在展開批評時,被批評者的心理常處于緊張、壓抑的狀態,特別是在上級批評下級、長輩批評晚輩時更為突出。它們或表現為焦慮、恐懼,或表現為對立、抗拒,或表現為沮喪、泄氣……這些不正常的心理狀態成為雙方交流思想感情的心理障礙,大大降低了批評的實際效果。如果巧用幽默的語言,批評者含笑談真理、講道理,被批評者在笑聲中微微紅臉,從內心深處受到的是觸動而非刺激,心情舒暢地接受教育,豈不美哉?幽默不同于諷刺,雖然都具有引人發笑的效果,但諷刺的笑,辛辣、刺激,令人難堪;幽默的笑,輕松、溫和,含蓄、雋永,有的還蘊含有深刻的智慧與哲理,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巧用幽默的批評,往往以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方式提出,先打破僵局,再轉入實質性問題;即使對方一時還接受不了,也不傷和氣,更不至于令對方難堪、丟臉。因此,出于善意的幽默批評,不同于尖刻的諷刺、嘲弄,這是由批評者的出發點及態度決定的。幽默批評,不低級庸俗、不生搬硬套,思想感情健康,語言形象、生動,深入淺出,這是由批評者的思想修養、文化修養所決定的。陳毅擔任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長時,就常用幽默批評來正確處理黨內黨外的諸多矛盾,從而加強了革命隊伍的團結與各階層人民的團結,推動了革命事業的發展。
社交活動中的幽默批評,又畢竟不同于說相聲、講笑話,雖有幽默成份,但仍以嚴肅、認真為基調,氣氛可寬松、活潑一點,決不能油腔滑調,否則就會沖淡批評應有的嚴肅氣氛,影響批評的效果。因此語言的夸張、對比、諧音、諧趣,都要有一定的分寸。批評者可以面帶微笑,但不宜捧腹大笑,更切忌指手劃腳、手舞足蹈。
![]() |
責任編輯:葉玲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