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中華民族之魂,而大學又被看作是文明的象征。因此,身處大學的我們就責無旁貸地成為了文明建設的先行者和傳承者。
然而,在我們廣大的大學生群體中,卻不時地會出現一些與文明相違背的舉止。例如,校園里的追逐打鬧、亂爆粗口;教室里的“課桌文化”、悅耳鈴聲;宿舍里的雜亂無章、衛生拖沓;餐廳里的鋪張浪費、排隊無序;生活中的欺詐同學,慌騙老師……這些個別人的不禮貌、不文明的舉止,嚴重的影響到了我們大學生群體在公眾面前的整體形象。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甚至杜絕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提高我們每一個大學生的個人素質和道德修養,做一個文明的大學生,做一個合格的公民呢?
第一,“天下大事,必行于細”。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倡文明之風,踐文明之行,使文明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而是每個學子的自覺言行:
1、杜絕在學習場所大聲喧嘩、打電話、吃東西、課桌污染等不文明現象。
2、按時上課,不遲到早退,不曠課,遵守課堂紀律。
3、認真學習,誠實守信,不抄襲作業,考試不作弊。
4、注意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吸煙、不喝酒。
5、買飯不插隊,飯后主動收拾餐具,營造良好的就餐環境。
6、節約用水、用電。
7、科學上網,不沉溺于網絡和游戲、杜絕逃課上網等不良現象。
8、保持心理健康,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互相幫助,彼此關愛。
第二,從宏觀的理念和社會價值觀念上,徹底的改變和提升我們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個人素質。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我們要做到以“愛國”為核心,以“守法”為重點,以“誠信”為關鍵,以“知禮”為基礎,與文明同行,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盡可能的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努力提高我們每個人的綜合素質。
泱泱中華文明,幾千年來綿延不息。而今,奧運過后,放眼環顧當前人們的生活: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明也蔚成風氣。作為社會文明先行者和傳承者的我們,更應該努力的改掉自身的陋習和不道德的理念,責無旁貸的接過文明傳承的火炬,用我們自身的文明行為展現莘莘學子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青春風貌。讓我們、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迷人、更加具有中華文明的魅力,讓我們的身邊洋溢出更多的笑聲!
同學們,讓我們攜手共進,在校園里做文明的學生、在社會里做文明的公民。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時尚、成為我們永恒的話題。
責編:陳瑋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