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禮儀文明是中國傳統戰略文化的一大特征。
A、禮儀典章制度是中國歷朝歷代將社會導入理想體系的重要手段。中國的儒家學說是繼承夏商周傳統,開啟2500年封建社會制度的主流學派,而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就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歷朝歷代,在消彌戰亂建立法紀制度上,無不以建立完善的禮儀典章制度入手,它不僅是儒生們的理想社會特征,也是人民享受社會安定的需要。
B、禮儀文明是中國歷朝歷代顯示文化優越性,區分文明和野蠻的一項重要標志。
禮儀文明孕涵著數千年文明的積淀,在不同文明的接觸中,除了戰爭以外,最先注意到的就是不同的禮儀,由此立即就能感悟到文明水平的差距。
用禮儀教化來消除野蠻,使周邊民族走入文明社會,是一種最為溫和體面的做法,較之種族清洗,掠奪和屠殺不可同日而語,也是中華文明之所以發揚光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C、將禮制引入法典,禮法合一,是中國傳統戰略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別于任何古代文明。
為了維護禮制的嚴肅性,中國古人將禮制引入法典,利用法律的強制力來維護禮制,這無疑為禮制的迅速建立與普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給統治者維護穩定的社會秩序提供了一種有力手段。
與西方重視民法,物權法不同的是,中國古人更重視禮法,將“禮崩樂壞”視為天下大亂的標志,而一應物質的享受和擁有均從屬于禮法的有關規定。
二、禮儀文明也是現代中國戰略文化中的重要內容。
A、禮儀文明充分體現了中國戰略文化中“和”的精神,對建立長幼有序的和諧社會十分重要。禮儀文明是一種嚴密的行為規范,它是中國戰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禮儀文明是一種人群關系的潤滑劑,由于它的存在,減少了許多不應有的摩擦,
促進了社會和諧。
B、禮儀文明是對法制體系的重要補充。
重視法制是中國戰略文化的重要內容,但法律的權利義務平等原則掩蓋了人類社會本應有的長幼秩序,而禮儀文明則填補了這一缺憾。尊老愛幼的人際關系使中國社會更富有人情味,它提高了人群關系準則的底線。
運用禮儀文明對人群進行教化,較之直接運用法律制度對人群進行規范成本要低得多,禮儀的規范是柔性的,溫情的,它減少了同觸及法律底線對人所造成的傷害。
C、禮儀文明是中國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最佳途徑。
人類社會的千年文明史,始終伴隨著不斷的爭奪,沖突和血腥的戰爭,只有禮尚往來的交往給人類帶來福祉,不管是貿易還是文化的交流,莫不以禮儀為先。
中國人與國際社會的接軌,應先從禮儀文明找到接口,這是最安全的接口,也是能開啟商業,文化,科技等交流種類最多,最受歡迎的接口。中國要實施對外交往戰略,禮儀文明是不可或缺的內容。
三、發展禮儀文明,豐富中國戰略文化。
A、禮儀文明的發展,從來都是與戰略文化的發展同步的。
周朝的分封制,產生了內容詳盡的周禮;漢朝的大一統,也產生了豐富的大漢威儀;現代商業社會,則以西方禮儀為主導,并根據各國各民族傳統,產生了現代禮儀文明,它們分屬于各個不同地區的戰略文化。
這說明,隨著戰略文化的實施,強勢的,成功的戰略文化往往將自身的禮儀文明推及社會,而禮儀文明的實施又助推了戰略文化的發展。
B、伴隨現代戰略文化的發展,禮儀文明也日益發展完善。隨著封建社會的被推翻,封建的等級制度以及建立在封建等級制度基礎上的禮儀文明也日漸末落。代之而以的是現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禮儀文明,這種現代禮儀文明由不同的戰略文化所孕育,也帶有鮮明的時代和民族特色。
由于現代交通的便利,信息傳輸的快捷,使世界各國的禮儀文明明顯驅同化,各個國家和民族的交流也因而障礙縮小。這時,禮儀文明成了世界各國全球化戰略的助推器。
C、中國是世界禮儀文明的鼻祖,但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尚未充分開發利用起來。
由于近代以來中國的衰落,以及中國人自強奮斗的崛起,借鑒西方成了中國戰略文化的不二法門。伴隨而來的中國現代禮儀文明則是以西方禮儀文明為主導,略帶中國傳統民族特色。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的禮儀文明將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并被逐漸發掘出來,去粗取精,充分適用到社交,旅游,教育等各項文化活動中去,成為中國外交戰略,市場競爭戰略文化中的重要內容。
![]() |
責任編輯: 余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