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養老 榕兩百名60歲以上老人先嘗“甜頭”
http://www.caoliu14.com?2008-10-08 09:32? ?來源:福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我市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據統計,截至2007年底,全市60歲以上老齡人口86萬,占總人口的13.66%,我市已經提前步入老齡化社會。我市近日審定通過《關于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今后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居家養老服務,60歲以上的老人都是居家養老的服務對象。
孤寡老人笑了 “好女兒”送上門
細心的鄰居發現,這一年來,家住大根路12號的73歲老人盧炳華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出門和鄰里聊天打牌的時間也多了許多。
大根社區的陳鳳芳主任笑著說,這多虧了去年重陽節政府為老人家送來了一位“好女兒”。
去年,我市的臺江區和鼓樓區先后開始試點居家養老服務,大受歡迎,鼓樓區的盧炳華是其中的一個受益者。
盧炳華早年打零工,沒有結婚,膝下也沒有子女。老人家性格比較內向,平日里與街坊也鮮有走動,親戚朋友來往的也少。步入古稀之年,老人家的行動漸漸不便,洗衣打掃都成了難題。
2007年重陽節,盧老伯的家里來了一位名叫房桂英的家政服務員,開始性格內向的盧老伯不是很適應。但耐心的房桂英沒有過多地計較老人家的小脾氣。
“老人一個人住,因為身體的原因,老房子長年沒有打掃,屋頂、角落都是灰塵,上崗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為老人家創造一個干凈的生活環境。”房桂英來了以后,盧老伯的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房子干凈了,蚊子、蟑螂少了很多。
“小房細心地就像我的女兒一樣,很多邊角的事情,我沒有想到、注意到,她都替我做好了?!北R炳華老人感動地說,他幾次要求房桂英做自己的干女兒,逢人就夸她的細心照料。
家住臺江龍嶺社區平和里6號的劉焜老伯,也是家居養老的受益者。一日三餐均有人照顧,上午護工林秀珍會從家里帶來做好的早餐,或是買好送到劉焜家里,中餐和晚餐也會根據老人家的需要準備好。
劉焜老伯說,有時候他想換換口味,林秀珍會幫他打包一些炒粉或是面條之類。對他來說,這在兩年前根本不敢想像。
今年86歲劉老伯早年是社區的工作人員,晚年患上白內障,視力急劇下降,一個人住在木屋內,生活一直很不方便。
“以前都是靠‘金厝邊銀鄉里’照顧,社區的工作人員和鄰居對我很關心,東家幫著買菜,西家幫著做衛生?!眲j老伯回憶說。2007年2月,劉焜老伯也成為了首批享受家居養老政策的對象,一位名叫林秀珍的護工,走進了劉老伯的生活。
現在劉老伯不用再吃“百家飯”了,家里的護工每天三餐都已經為他準備妥當。
龍嶺社區主任王芳介紹說:“原來護工主要是負責家里的清潔工作,但考慮到劉老伯的特殊情況,社區協調了這位鄰居護工,盡量照顧老人家的三餐?!?
有了護工的幫忙,劉老伯不再為視力不好、出行不便煩惱了。“現在我有很多的時間能在周邊散散步或是和鄰居聊聊天,覺得很舒心?!眲j老伯感慨地說。
據了解,目前,在我市的臺江區和鼓樓區,像盧炳華和劉焜這樣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養老院般服務的老人已有近200人。
服務試點 首先瞄準困難老人
據介紹,鼓樓區和臺江區試點的居家養老服務,旨在由政府買單,為困難老人提供養老服務。
臺江區目前服務的對象包括獨居的低保老人、革命傷殘老軍人、重點優撫對象老人、百歲老人。
臺江區民政局福利與民間事務處主任張磊說,對納入居家養老服務的對象,由區財政出錢,聘請護工,經過專業系統培訓,上門為老人服務。
這些護工每月可固定領取700元工資,根據老人的具體情況,相應增減服務量,一般一個護工負責照顧3至4個老人,每天上門為老人服務2至3個鐘頭。
政府還為護工解決社保醫保。“我們聘請的護工主要是‘4050’人員和低保中有工作能力者,一定程度上也解決這些人的就業問題。” 張磊說。
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處處長鐘秀蘭介紹,我國的養老方針是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的,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居家養老服務就是在社區建立一個社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開展社會化服務。
孤寡老人笑了 “好女兒”送上門
細心的鄰居發現,這一年來,家住大根路12號的73歲老人盧炳華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出門和鄰里聊天打牌的時間也多了許多。
大根社區的陳鳳芳主任笑著說,這多虧了去年重陽節政府為老人家送來了一位“好女兒”。
去年,我市的臺江區和鼓樓區先后開始試點居家養老服務,大受歡迎,鼓樓區的盧炳華是其中的一個受益者。
盧炳華早年打零工,沒有結婚,膝下也沒有子女。老人家性格比較內向,平日里與街坊也鮮有走動,親戚朋友來往的也少。步入古稀之年,老人家的行動漸漸不便,洗衣打掃都成了難題。
2007年重陽節,盧老伯的家里來了一位名叫房桂英的家政服務員,開始性格內向的盧老伯不是很適應。但耐心的房桂英沒有過多地計較老人家的小脾氣。
“老人一個人住,因為身體的原因,老房子長年沒有打掃,屋頂、角落都是灰塵,上崗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為老人家創造一個干凈的生活環境。”房桂英來了以后,盧老伯的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房子干凈了,蚊子、蟑螂少了很多。
“小房細心地就像我的女兒一樣,很多邊角的事情,我沒有想到、注意到,她都替我做好了?!北R炳華老人感動地說,他幾次要求房桂英做自己的干女兒,逢人就夸她的細心照料。
家住臺江龍嶺社區平和里6號的劉焜老伯,也是家居養老的受益者。一日三餐均有人照顧,上午護工林秀珍會從家里帶來做好的早餐,或是買好送到劉焜家里,中餐和晚餐也會根據老人家的需要準備好。
劉焜老伯說,有時候他想換換口味,林秀珍會幫他打包一些炒粉或是面條之類。對他來說,這在兩年前根本不敢想像。
今年86歲劉老伯早年是社區的工作人員,晚年患上白內障,視力急劇下降,一個人住在木屋內,生活一直很不方便。
“以前都是靠‘金厝邊銀鄉里’照顧,社區的工作人員和鄰居對我很關心,東家幫著買菜,西家幫著做衛生?!眲j老伯回憶說。2007年2月,劉焜老伯也成為了首批享受家居養老政策的對象,一位名叫林秀珍的護工,走進了劉老伯的生活。
現在劉老伯不用再吃“百家飯”了,家里的護工每天三餐都已經為他準備妥當。
龍嶺社區主任王芳介紹說:“原來護工主要是負責家里的清潔工作,但考慮到劉老伯的特殊情況,社區協調了這位鄰居護工,盡量照顧老人家的三餐?!?
有了護工的幫忙,劉老伯不再為視力不好、出行不便煩惱了。“現在我有很多的時間能在周邊散散步或是和鄰居聊聊天,覺得很舒心?!眲j老伯感慨地說。
據了解,目前,在我市的臺江區和鼓樓區,像盧炳華和劉焜這樣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養老院般服務的老人已有近200人。
服務試點 首先瞄準困難老人
據介紹,鼓樓區和臺江區試點的居家養老服務,旨在由政府買單,為困難老人提供養老服務。
臺江區目前服務的對象包括獨居的低保老人、革命傷殘老軍人、重點優撫對象老人、百歲老人。
臺江區民政局福利與民間事務處主任張磊說,對納入居家養老服務的對象,由區財政出錢,聘請護工,經過專業系統培訓,上門為老人服務。
這些護工每月可固定領取700元工資,根據老人的具體情況,相應增減服務量,一般一個護工負責照顧3至4個老人,每天上門為老人服務2至3個鐘頭。
政府還為護工解決社保醫保。“我們聘請的護工主要是‘4050’人員和低保中有工作能力者,一定程度上也解決這些人的就業問題。” 張磊說。
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處處長鐘秀蘭介紹,我國的養老方針是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的,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居家養老服務就是在社區建立一個社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開展社會化服務。
![]() |
責任編輯: 余瑧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