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不僅是北京奧運會的口號和標語,也是10萬賽會志愿者、40萬城市志愿者、100萬社會志愿者和全體中國人民的時代心聲,更是中國社會文明程度和公民意識提升的歷史坐標。
七年籌辦,奧林匹克人文理念通過“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的舉措,在各個環節得到體現,開幕前夕又得到集中展示。
北京奧運會,必將成為記錄中國社會文明的里程碑。
“百年奧運,來得不易,參與其中,我很珍惜”
我參與──融入世界的渴望,公民精神的迸發
首都精神文明辦副主任鄭默杰認為,“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這一口號,意在鼓勵民眾參與奧運,在貢獻中充分享受奧林匹克精神和奧運帶來的快樂,在快樂中提高文明素質。
北京奧運會的參與者和貢獻者,不僅有遍布各主辦和協辦城市的150萬名各類奧運志愿者,在奧運場館建設一線揮灑智慧和汗水的5萬名建設者,用足跡和信念將奧林匹克精神傳遞到五湖四海和世界之巔的2萬余名火炬手,還包括在圣火遭到侵犯時挺身保衛奧林匹克和祖國尊嚴的華僑華人,為北京奧運交通、環保、安保、氣象、救護、餐飲等承諾奮戰在各個領域的無名英雄,為推廣宣傳奧運知識、文明禮儀奔走在街頭巷尾的熱情的孩子,以實際行動支持北京交通限行、機動車單雙號行駛的近350萬輛機動車車主,以及積極響應“排隊日”、“讓座日”、“綠色出行”、“全民健身”、“奧林匹克文化節”等“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各項活動的人們。
北京的什剎海是外國人旅游、住宿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社區干部張景蒲和她的同事們,為了做好奧運外圍保障工作,已經連續兩個月沒有休息。治安巡邏、老年指路、流動人口登記、衛生檢查、不文明行為糾正、奧運拉拉隊……龐雜而瑣碎的工作填滿了這些年過半百的基層干部的日程表。“開奧運會可是個系統工程,大事小事最后都要歸到社區來落實。我們社區每個人的工作量都翻了好幾倍。”張大媽認真地說,“可是我們這流傳著一句話,選擇了這個工作,就選擇了奉獻。我們的每一項工作看著不大,但都是在實實在在地參與奧運。”前些天,社區組織“奧運感言”活動,跟女兒斟酌了半天,張大媽寫下了:“百年奧運,來得不易,參與其中,我很珍惜。”
百年前,梁啟超就公民精神發出慨嘆:“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百年后,美國《時代》周刊對汶川地震的報道中寫道:“這里的人民不僅懂得如何哀悼,而且懂得如何給予,中國的‘公民精神’并未缺失。”
體現著權利意識、義務意識與責任意識相統一的公民意識在中國的萌生、發展和中華民族對以參與、競爭、公正、友誼、奮斗為核心原則的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正一路同行。
“為奧運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真是讓我體會到了什么叫光榮神圣”
我奉獻──成功奧運的要義,文明社會的標志
![]() |
責任編輯: 余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