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北京亞運村街道社區舉行熱烈儀式,向該地區32戶居民頒發了印有“奧運人家”字樣的瓷盤,這意味著這些家庭獲得了由官方認證的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接待外國游客的資格。
7月11日,居住在北京南官房胡同39號的朱镕靖(右)和朱宥伊小朋友在貼窗花
在當天授牌儀式上,家住安慧里南社區的韓如冰女士代表這32戶“奧運人家”表示,他們都已做好充分準備,靜待外賓們的到來。
為滿足那些希望“零距離”感受中國特色的外國游客的食宿需求,北京市旅游局經過三個多月的嚴格評選,最終從全市1118戶申請家庭中選中598戶家庭作為“奧運人家”。對于被選中的家庭來說,“奧運人家”瓷盤不僅代表被授予接待外賓的資格,更是一件彌足珍貴的奧運紀念品,每個瓷盤背面都印有唯一的編碼,韓如冰非常幸運地拿到了0001號瓷盤。
亞運村街道社區三面包圍“鳥巢”和“水立方”,奧體中心在亞運村的全境。亞運村街道辦事處主任鄭霞說:“在全市598戶‘奧運人家’中,亞運村街道社區就有32戶,比例還是很高的,我們感到非常驕傲與自豪。今天距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15天,亞運村街道社區已經做好了迎接各國游客的準備。”
韓如冰目前是北京一所大學的英語老師,以前曾有在國外居住在當地人家的經歷。她說:“舉辦奧運會是我們國家的第一次,而為奧運會接待外國友人也是我家的第一次,具體該如何接待,需要注意什么,該為客人提供怎樣的居住條件,該如何把極富魅力的中國文化傳達給外國友人,就成了擺在我和家人面前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韓如冰告訴記者,為了讓外賓住得滿意,她和家人不但召開了家庭會議專門商討此事,還積極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讓大家幫忙出主意、想辦法。通過大家的集思廣益,她將自己家在硬件和軟件上分別進行了優化。硬件建設主要是重新裝修房子,美化家居環境,購置了空調、電視、飲水機等配套家電,力圖讓客人產生身在自家的親切感;軟件建設方面,她和家人買來專門介紹接待外賓的服務禮儀方面的書籍、光盤,認真學習,在家演練。她7歲的兒子每天都在練習武術,準備到時候展示給外國朋友。她和丈夫也苦練廚藝,準備為客人奉上一道道精美的中式大餐。
亞運村安翔里社區居民王巧玲還熱情邀請記者到家中參觀。她家距離“鳥巢”步行僅需5分鐘,雖然只是一套建筑面積為85平方米的普通兩居室,但是房間卻布置得十分溫馨。王巧玲專職從事英語翻譯工作,丈夫則在一所駐京英國公司工作,兒子小東在北京三帆中學上初中二年級。王巧玲強調,首先,外語是他們全家的“強項”,和外國游客在溝通上不存在障礙。此外,兒子小東有一手“絕活”——拉二胡,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業余9級水平。小東當場為大家演奏一曲二胡名曲《賽馬》,讓人感受到草原上駿馬奔騰的豪放場面。相信住在他家的外賓將會大飽耳福。
為了創造奧運氣氛,王巧玲一家還特意購買了一大堆奧運紀念品準備用來裝飾房間。她說:“我相信通過全家人的努力,我們的接待工作能夠圓滿完成。”
責編:陳瑋
![]() |
責任編輯: 余瑧 |
- 2008-07-07彝族插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