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彭林 誠信之風是可以培養起來的
彭林,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如今的教育,美其名曰“素質教育”,實際上多半是“知識教育”。素質教育是學習了文史哲的知識之后,內化為生命體的一部分,并且上升為“人文關懷”。我認為,不管是大學教育,還是中小學教育,都應該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目前,我們的人格教育不是缺失就是流于形式,所以效果甚微。
6月17日,教育部通報了今年高考期間考風考紀情況:截至6月16日,各地教育部門和公安機關共破獲涉及高考安全和團伙舞弊案件34起。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搜狐教育頻道對1840名公眾的一項調查顯示,77.5%的人確認現在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和學術造假現象很嚴重,僅有10.1%的人表示自己堅決不會作弊。
近日,本報記者就作弊問題走訪了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彭林。
中國青年報:聽說您開設的《中國古代文明禮儀》課采取了無人監考的形式,這樣做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彭林:我在第一堂課就說明,這門課期末是要閉卷考試的。整個學期的授課,我反復強調誠信不自欺的問題。這門課的主體是禮儀,而中華禮儀的核心是道德理性,教學的成功與否,要看學生的德性是否得到提升,所以我決定采取“無人監考”的方式。絕大部分學生沒有辜負我的期待,說明誠信之風是可以培養起來的。
中國青年報:關于前不久媒體報道的甘肅天水“高考替考案”,您怎么看?
彭林:學風人心,令人堪憂!這么多年來,考試作弊的情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原因何在,需要很好反思。如今的中國,給世界留下的印象常常與造假和不誠實聯系在一起,令中國的國際形象大打折扣。這種風氣再不遏止,中國的學術文化乃至經濟,都會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這是良心話。
中國青年報:學術作弊事件為什么總是發生?
彭林:我覺得我們的社會陷入這樣的怪圈,首先是機制方面的問題。現行的學術機制迫使學者們要在一定時間限度內拿項目、出成果、發表文章,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逼良為娼”。有些人原本不需要造假,但學術論文與科研經費的多少,全與職稱、政績緊密掛鉤,于是就會有人去找竅門,做短平快的學術,甚至造假。誰都知道,學術是需要厚積薄發的,沒有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怎么能出成果?古人說:“十年磨一劍”,而如今卻要求你“一年磨十劍”,磨不出來怎么辦?只有去偷嘛。
中國青年報:除了體制上的問題,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嗎?
彭林:第二個原因就是教育思想。現在不少家長是把子女教育當成一種投資,千方百計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要是對我有利的,鋌而走險也在所不惜。你只要讀讀《大學》、《論語》就會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的是“道”,而不是“術”。古人強調格物、致知,研究自然和社會的規律,進而就會獲得一種真知,即天道至誠,世上萬事萬物都是真實的存在。有了這種認識,你就會變得很真誠,一生務實。你把實事做出來,這個頭銜自然而然就屬于你,這叫“實至則名歸”,這叫誠意、正心!
中國的這種傳統教育很成熟,如果孩子自小受到這種思想的熏陶,品性自然就會純正。而如今的教育,美其名曰“素質教育”,實際上多半是“知識教育”。素質教育是學習了文史哲的知識之后,內化為生命體的一部分,并且上升為“人文關懷”。我認為,不管是大學教育,還是中小學教育,都應該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目前,我們的人格教育不是缺失就是流于形式,所以效果甚微。
中國青年報:這個素質通過教育就能獲得嗎?很多人表示,他們能意識到作弊是一種令人唾棄的行為,但一味固守誠信不自欺的信念,會在現實中“吃虧”。
彭林:好的素質當然是通過教育獲得的。正是由于素質教育的缺失,才使得社會上不少人積習難改。至于你說誠信在現實中行不通,古人也遇到同樣的困擾,但他們能做到“窮則獨善其身”。孟子說:“富貴不能淫。”這話大家口頭上都贊成,但有多少人能做到?我們的教育問題很多,不進行氣節與操守的教育,放任自流、作弊成風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中國青年報:還有一些年輕人認為,自己有選擇行為自由的權利,作弊是自己的事兒,別人管不著,您怎么看?
彭林:人性理應受到約束,不約束那就是獸性了。人比動物高級在哪里?人懂得要用理性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于是就有了規矩;這個規矩是為了更多的人的人性得到尊重,這樣社會才能有序。
那種所謂的“作弊自由”,完全踐踏了其他人的自由。人都有惰性,作弊能讓我花兩分力氣得到十分的收獲,誰還肯花十分的力氣?無規則、不公正的游戲是不可持續的,只有在確立了相應的規則,引導大家在理性的道路上行走,才合乎社會發展的要求。
中國青年報:對于作弊,我們的社會還有什么可做的?
彭林:西方有宗教,有上帝在注視著他們,所以西方人會有所畏懼,做了錯事會去懺悔。中國不是宗教國家,它是依靠道德理性來管理社會的。古人教育的主旨,是要讓道德觀念植根內心,超過底線的行為是不屑為之的。反觀我們,素質教育只停留在標語和口號上,口號再好,如果不能變成實際行動,那只是一張紙,還是一張廢紙!
因此,在強調凈化社會風氣、加強輿論監督的同時,我更提倡加強自身修養,這才是根本。要培養學生尊重自己,要有廉恥之心,要懂得什么是做人的底線。我曾經這樣給我的學生講,你們不要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不良記錄”,因為作弊受處分,就是不良記錄。即使沒被發現,但你自己心里比誰都清楚,“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啊。
中國青年報:我們的青年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素質?
彭林:我自己是做傳統文化的,多年的研究讓我深深體會到很多古書講的都是最樸素的道理,在現代社會同樣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大家不妨花時間讀一讀《大學》和《論語》。尤其是《大學》,不過短短1753字,卻名列四書之一,其中對于如何修身的論述通俗易懂,一定會讓青年受益匪淺。 (實習生 金平閱 娜迪婭)
調查鏈接(1840人參加)
1.你曾經考試時作弊嗎?
經常如此 20.7%
偶爾為之 64.1%
堅決不會 10.1%
從未作弊,但不保證以后不會 5.1%
2.你見過他人的作弊行為嗎?
司空見慣 92.5%
很少見到 7.2%
從未見過 0.3%
3.如果你看到別人的作弊,你會怎么做?
毫無想法,和沒看見一樣 62.8%
在心中譴責,但表面不動聲色 36.0%
直接出言制止,或報告給老師 1.2%
4.你認為現在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和學術造假現象嚴重嗎?
很嚴重 77.5%
一般 19.2%
不太嚴重 3.4%
責編:陳瑋
![]() |
責任編輯: 余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