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顏六色的亂發、松松垮垮的多袋褲,“我的地盤我做主”,“我選擇我喜歡”……個性裝扮、酷勁十足、我行我素、思想波動大。“80后90后”,一個備受關注的新一代青年群體。他們的另類與叛逆,招致諸多爭議,曾被人們稱為“頹廢的一代”。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北京新圓明職業學院兩名大學生于近期通過新華網,向全國大學生公開倡議:自信、自立、自強,做敢于承擔的一代。如何看待“80后90后”,成了出席共青團十六大的青年代表們談論的熱門話題。
“‘80后90后’給人們的印象是個性獨立,很自我,不太關心自身以外的事,往往會給人感覺,社會責任感缺失。”團十六大代表、團唐山市委書記劉金柱說,北京新圓明職業學院的倡議非常好,可以看出,青年很關心國家的事情。汶川地震把這一代年輕人沉淀在心底的愛國情懷激活了,這和平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楊東,1987年出生,是家里的獨子。作為唐山宋志勇愛心小分隊隊員,他與父親一起去了汶川災區,27天時間,在廢墟下與其他隊員共同挽救了近30個人的生命。
又黑又壯的楊東作為團十六大代表接受了新華社記者采訪。
“去災區怕嗎?”
“怕!”
“為什么還去?”
“從小媽就對我說,人要知恩圖報,當初我們唐山地震的時候也是全國人民幫我們渡過難關的。”
劉金柱現在還擔任唐山市抗震救災專家心理咨詢志愿服務隊隊長。他說,有一個叫王海螺的大四學生,主動要參加救災心理咨詢團支援災區。我們擔心會影響他找工作。可他說,“大災面前,個人得失不算什么,我是學心理學的,災區現在需要我,工作以后可以再找。”他現在已經在災區連續工作快一個月了。
他們就是我們身邊最普通的、最可以信賴的新一代青年。
很多社會學家也在分析著“80后90后”的成長軌跡。他們在改革浪潮中成長,一出生就置身于改革巨變的洪流中,思想觀念解放,價值觀也逐漸多元。他們多數處于家庭和社會期望值最大、最受社會矚目的社會角色狀態,在成長中,困惑、壓力隨之而來。
“‘你們是幸福的一代!’大人們總喜歡用過去自己的親身體驗在孩子面前論證這句話。現在社會物質條件豐富,但是不能單純以物質生活的豐盈程度來衡量幸福感的多寡。”代理過很多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北京開物律師事務所律師程斌說,“日子好了,‘80后90后’幸福感就一定高。”這種認識是有偏差的。“80后90后”多是獨生子女,基本上是在“升學指揮棒”下長大的,長輩的期望、就業的艱辛、走上社會的彷徨……他們有深切的感受。
“頹廢的一代”是社會對青年的誤讀,不能以偏概全。“80前”對“80后”要包容。團江西省委書記王少玄認為,新生代青年有很多優秀品質,只是平時沒有被激發出來。我們應該看到他們的時代性,發現他們的先進性。他們是勇于擔當的一代。
這次團代會上,更多的“80后90后”代表走來了。在出席團十六大的1534名代表中,25歲以下的代表471名,占代表總數的30.7%。
長沙市第一中學高一學生姚超博是團十六大代表,他說:“我們‘90后’,平時給人嘻嘻哈哈,什么事情都不裝在心上的感覺,但大多數人是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熱愛祖國的。”
“80后90后”現在正在挑起社會的重擔,抗震救災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們在適應社會的改變,社會也在因為他們而改變。
“不要總想著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應該想一想你能為國家做些什么。”抗震救災,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80后90后”的自信、自立、自強和擔當。中國青年是希望的一代,中國青年大有可為。
責編:陳瑋
![]() |
責任編輯: 余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