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來,每當從電視上看到那些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外國救援、醫護人員,每當得知又有一些國家為中國捐出了大筆援款和物資,感激的暖流就會在我們內心深處涌動。我們為來自世界的關愛所感動的同時,也感覺到了一種力量在拉近中國與世界的距離,那就是人道主義精神的力量。
近年來,從印度洋大海嘯到美國的卡特里娜颶風,從伊朗、巴基斯坦地震到緬甸特大風暴,自然災害在不斷地考驗著人類。在這樣的考驗中,人道主義精神也在世界范圍內得到發揚,它如同一條堅實的紐帶,將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們越來越緊密地系結在一起。在一個變得越來越小的“地球村”里,人道主義精神已經不再只是各家各戶的“軟目標”,它越來越多地關系到每個國家自身的和平發展與穩定安全。特別是在與自然災害的搏斗中,別人的敵人也是你的敵人,幫助別人也就是在幫助自己。
人道主義精神不僅體現在國家行為中,更體現在民間的行動中。不同膚色、不同國度的老百姓伸出援手,慷慨解囊,表達他們的關愛之心。這種關愛浸潤著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系,正在對國際關系和國際合作產生深遠的影響,并催生出共同的行為準則和新的道德理念。
此次汶川大地震,讓中國人民又一次感受到了人道主義精神的關愛,也體會到了危難時刻的這種關愛是多么的偉大,多么的珍貴。我們在對來自世界的關愛表達深深的謝意的同時,更需要認真思考的是,對于一個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國,對于更加自信、成熟的中國公民來說,人道主義精神意味著什么?
現今的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些年來經濟發展的速度雖然很快,但底子還很薄,人均GDP排名在全球百位之后。有不少地方剛剛脫貧,有的仍未完全脫貧,可持續發展還面臨著很多困難。但是,所有這些困難都沒有阻礙我們高揚人道主義精神的大旗,因為我們懂得,人道主義精神體現的是發自我們內心的友愛之情,沒有人類共同的進步,就沒有中國的發展。
就在汶川地震救援的最關鍵時刻,有網友在網上這樣呼吁:在為抗震救災捐款的時候,請不要忘記正在遭受風災的緬甸人民!汶川地震后的第六天,一支由5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中國醫療隊就趕赴緬甸,向受強熱帶風暴襲擊的災區人民送去了中國人民的心意。與此同時,中國外長楊潔篪表示,盡管中國抗震救災仍處緊要關頭,但是為了幫助同處危難之中的緬甸人民渡過難關,中國政府決定在已經捐助100萬美元的基礎上再追加1000萬美元緊急援助。這份來自中國的人道主義關愛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高度贊揚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救援緬甸的行動。他說,中國在自身遭受特大地震災害的時候,還向別國伸出援手,表現了崇高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
人道主義的援助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關愛之情,也幫助了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發展理應為人類共同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為了這個目標,我們需要更加關心這個世界的和平發展,更慷慨地幫助別人克服困難,在別的國家遇到難處時,為他們送上更多的關愛。這才是對世界給予我們人道主義支援的最好回報。(丁剛)
責編:陳瑋
![]() |
責任編輯: 余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