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義工現象”對建設和諧文化的有益啟示
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工程。“泉城義工現象”為推進這一基礎工程提供了有益啟示。
建設和諧文化,應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泉城義工隊伍吸引了不同年齡、不同職業背景的普通市民參與,其中有7歲兒童,也有九旬老人。人們只要有助人為樂的熱情和一技之長,就能夠成為義工隊伍的一員。隨著義工隊伍的擴大,還涌現出許多義工家庭、義工班級、義工單位。這表明,“泉城義工在行動”系列主題活動已經成為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一個有效載體。建設和諧文化,就應當深入開展這樣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目前,濟南正在全市宣傳和推廣泉城義工的經驗,抓住2009年第十一屆全運會在濟南舉辦這一契機,廣泛開展“迎和諧全運,建美麗泉城”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推進文明理念塑造、文明禮儀普及、文明秩序養成、文明服務提升、文明形象展示,努力形成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
建設和諧文化,應不斷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志愿者精神是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泉城義工作為志愿者服務的一個品牌,為和諧文化建設打開了新天地、提供了新途徑。濟南將在總結“泉城義工現象”經驗的基礎上,組織開展“擁抱全運,志愿濟南”十一運志愿者招募和志愿服務活動,將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不斷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志愿服務的整體合力;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制定政策法規,鼓勵志愿組織發展壯大,為開展志愿服務提供保障,進而激勵全市人民增強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
建設和諧文化,應著力培育“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風尚。和諧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形成和諧的社會風尚。而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是培育和諧社會風尚的關鍵所在。泉城義工以“展我所長、盡我所能、傾我熱情、回報社會”為宗旨,以“傳遞愛心、傳播文明,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為目標,充分體現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原則。泉城義工開展的“植建義工林”、“愛泉護泉”、“關愛父親母親”、“關愛老人主題月”、“花兒行動”、“愛心父母服務團”等主題活動,也為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王良 作者為中共山東省濟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