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稱呼外國人的姓名?
http://www.caoliu14.com?2008-04-15 11:18? ?來源:綜合
我來說兩句
如何稱呼外國人的姓名?
世界各國的姓名排序與用法各有不同,大體可分為三類:
一是姓前名后,多在朝鮮、越南、日本、蒙古、阿富汗、匈牙利及中國通行。朝鮮、越南人的姓名習慣與中國相同,日本最常見的是四字組成的姓名,前二字為姓,后二字為名。一般口頭稱呼姓,正式場合稱全名。
二是名前姓后,多在歐美國家通行。口頭稱呼一般稱姓,正式場合則用全稱。大多數歐美人的姓是一個詞,而名則由兩個或更多的詞組成。法國人往往把自己尊重的知名人士或家中某一個人的名字加進自己的名字中以示紀念,但別人稱呼或書寫時則只用其為首的本名,如前總統戴高樂的全名是夏爾·安德烈·約瑟夫·瑪麗·戴高樂,但一般人都稱他為夏爾·戴高樂。俄羅斯人的姓名一般由“名—父名—姓”三節組成。他們一般口頭稱姓或只稱名,為表示客氣和尊敬時,稱名字加父名。為特別表示對長者的尊敬,也有只稱父名的,如列寧的全稱是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而人們常稱列寧為伊里奇。阿拉伯人的姓名一般由3或4節組成,即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姓。正式場合用全名,簡稱時只稱本人名。
三是有名無姓,緬甸、印度尼西亞人最有代表性。緬甸人有名無姓,但通常在名字前面加個稱呼,表示此人的長幼、性別和社會地位。對年紀較大的人名前加“吳”,意即“先生”和“伯叔”;對平輩或青年人稱“郭”,即“大哥”的意思;對幼輩或少年稱“貌”,即“小弟”的意思;對年輕的姑娘,一般稱“瑪”,為“姑娘、姐妹”的意思;對年紀較大或有地位的婦女,稱“杜”,意為“姑、姨、嬸”。
責編:陳瑋
![]() |
責任編輯: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