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七家媒體文明禮儀專題報道已持續一年——
“公共場所,輕言細語。”“尊重他人,涵養自己。”“輕輕開關自家門,鄰里關照相處好。”“您好!謝謝!回頭見!敬語謙辭掛嘴邊。”從2005年1月1日起到2005年12月31日,一場在北京新聞史上連創多個第一的文明禮儀宣傳活動,正在影響著上千萬市民的生活細節。
■不管是規模還是持續時間文明禮儀報道都史無前例
文明禮儀大型主題宣傳從2005年1月1日開始,幾乎不間斷刊發報道持續至2005年12月31日。《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北京娛樂信報》七家市屬媒體以極大的熱情參與了此次活動。七家媒體依次報道生活禮儀、社會禮儀、賽場禮儀、職業禮儀、校園禮儀和涉外禮儀,每兩個月一個主題,同時配合報道各種文明教育活動。
據統計,全市有上百名編輯記者參與到文明禮儀的宣傳報道工作中。文明禮儀報道規模也史無前例。5家報社以每天半版或整版的篇幅報道文明禮儀知識,電臺和電視臺每天都有文明禮儀專題節目。除兩個黃金周外,全年365天幾乎從未間斷過。
■北京市屬七家媒體派出精兵強將精心制作文明禮儀招牌菜
各媒體的文明禮儀大餐,在可口的基礎上還都各有“招牌菜”。
“禮儀速成”是《北京日報》的特色欄目,每個主題通過十首打油詩配四幅漫畫,提醒大家最該注意的禮儀細節。
連載專欄“京味禮儀話本———有里有面兒”吸引了固定的讀者群,京味作家劉一達在《北京晚報》用濃郁的北京方言向讀者講述了中國幾千年來的禮儀傳統,讀者經歷了一次文明禮儀的熏陶與洗禮。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推出的“人文奧運,文明禮儀”大型專欄節目“文明之光,與奧運同行”,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學習文明禮儀知識的沒有圍墻的學校。
“文明30秒”全年303條公益短片順利播出。北京電視臺動畫中心等部門聯合制作了該片。
《北京青年報》的文明禮儀報道非常講究包裝。“經過報社多位資深美編集體創作,用中國印演化而來的禮儀奧校欄目LOGO使這個版具有很強的標識性,我們的報道內容非常注重寓理于事。”《北京青年報》“禮儀奧校”執行主編楊曉光說,“我們用講故事的辦法講道理,用分析細節的方法解說觀念,把這個系列報道做成一場文明禮儀的大眾普及。”
“禮儀新三字經”、“禮儀辭海”是《北京晨報》精心制作的禮儀名牌欄目。這兩個欄目不僅具有傳統文化特色,而且生動、活潑,可讀性強,實用價值高。
《北京娛樂信報》讓讀者從身邊感受到文明禮儀典型,“出鏡人物”則讓讀者根據自身的經驗現身說法。
■文明禮儀精制大餐勾起國內外讀者品嘗欲
各媒體精心制作的文明禮儀“大餐”,勾起了市民強烈的品嘗欲。
《北京日報》該欄目負責人李健說,“一年來,文明禮儀大家談不僅讓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禮儀知識,而且身體力行地去做。”
據收視率的調查,北京電視臺推出的“文明30秒”的平均收視率都在19%以上,觀眾收看人數達到了上億人次。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交通臺結合“文明北京行”推出“北京市民千日無違章交通安全大賽”,截止到去年12月18日,已經有5萬多北京車主報名參加。
《北京青年報》的“禮儀奧校”同樣受到國內外讀者關注。“60%被視為每日新聞版的閱讀及格線,而指令的專題報道一般能有50%的閱讀率就很不錯了。”該版執行主編楊曉光說,“但是禮儀奧校2005年一季度讀者閱讀率沖上了67%。”據楊曉光介紹,“禮儀奧校”報道內容也引起國內外媒體關注,“香港國際禮儀培訓公司、北京易茗形象設計公司主動與我們聯系,希望和我們合作。中央電視臺三套、日本電視網廣播公司中國總局、東京廣播公司(TBS)等境內外媒體希望采訪、合作做節目。到目前已經有三四個出版社希望和我們合作出書。”
和風細雨般的文明禮儀教育正逐漸改變著京城人的生活
記者采訪發現,經過一年媒體和風細雨般的文明禮儀教育,北京市民的行為確實變得更文明了。文明禮儀宣傳不僅改變著北京市民,而且也改變了記者本身。一位采寫了50多期文明禮儀報道的記者感慨地說:“文明禮儀在教育別人的同時,也提高了記者的職業道德和綜合素養,因為我們也是北京市民的一分子。”
責編:林長春
![]() |
責任編輯: 余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