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謎如蓮,輕舞花葉于鄉間
文明風2月22日訊(通訊員 蔡艷華)正月初三的早上,溫暖的太陽已早早照亮了古老的村莊——桂峰。百年老桂樹下的空曠場地上,聚集了許多村民和游客,一場鄉土“迎新春 猜燈謎”活動正在進行中。
紅紅綠綠的謎條被各色塑料衣夾夾在兩條編織帶上,迎風飄揚。編織帶的一頭綁在高平臺的長長青石條凳上,另一頭則綁在村里人立在泥地里用于曬衣服的粗毛竹枝椏上。“迎新春 猜燈謎”橫幅,是請村里的老師用毛筆寫的,就近貼在歷經幾百年風雨沖刷,凹凸不平的古民居土墻上。古老的房子配著散發墨香的古老文字,和諧的“不要不要的”。獎品擺在一張八仙桌上,有牙膏、抽紙、洗衣粉、洗潔精,還有蠔油和雞精等。燈謎為村民量身定制,謎面或謎底均與本村有關,多為村里人名字,只要是村里人總能猜到一些,因而男女老少興味盎然。這些接地氣的燈謎百度上查不到,游客只有去猜其中一部分相關的百科題材燈謎。村里的男女老少早早就來等著猜謎和看熱鬧。在人群中忙碌著四位青春的女大學生志愿者,她們認真地對謎底、把謎底寫在謎條上、發兌獎券、引導猜謎思路或解釋分析謎底,倆小帥哥負責兌獎。猜中者面對著眼前多種獎品往往要糾結一番才做出選擇。
在一旁靜觀、偷著樂的是我——本次活動的發起人和組織者。這猜謎活動,正是我心中的燈謎睡蓮小花初綻,在家鄉的土地上迎風搖曳呀!
我的思緒回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的某個春節。那時村里人口眾多,春節常有猜謎語活動,猜中者有糖果領。作為中學生的我,當時也算是個小文化人,然而根本不知怎么猜,以為猜謎跟捉迷藏一樣,是憑感覺加運氣蒙的呢!看人家猜中了,羨慕的不得了,認為人家好聰明呀,自己一條也猜不中,好笨!郁悶!從此,謎語如一粒有著堅硬外殼的睡蓮種子,種在了我心中,并進入漫長的冬眠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