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新春龍燈大賽
東南網三明2月16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 通訊員董觀生)2月14日(正月初七)晚,來自將樂縣白蓮鎮白蓮村、大理村、古樓村、小王村、三溪村、天許村的吉祥龍、輝煌龍、豐收龍、如意龍、安康龍、得勝龍在鎮政府廣場舉行首屆慶新春龍燈大賽,現場一千余名群眾駐足欣賞。
龍珠前后左右四周搖擺
龍是中華民族世代所崇拜的圖騰,數千年來我們都稱自己為“龍的傳人”。舞龍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民俗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舞龍之日,以旌旗、鑼鼓、號角為前導,龍身用竹扎成圓龍狀,節節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來丈長。舞時,龍珠前后左右四周搖擺,龍首作搶球狀,引起龍身游走飛動。
6條龍各俱特色
6條龍各俱特色,豐收龍如蛟龍騰云寓白蓮來年豐衣美食;吉祥龍,如火龍出海,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紅火安順的向往……在觀眾的歡呼聲中,小王村的如意龍奪得白蓮首屆舞龍賽頭籌!
龍燈舞出精神,龍燈舞出幸福、龍燈舞出平安。白蓮鎮政府利用正月時間舉行龍燈大賽,在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同時,也讓外出經商的白蓮人記住鄉愁。
舞龍之日,以旌旗、鑼鼓、號角為前導,龍身用竹扎成圓龍狀,節節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來丈長。
一條龍燈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來丈長
舞龍之日,以旌旗、鑼鼓、號角為前導,龍身用竹扎成圓龍狀,節節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來丈長。
龍身游走飛動
舞龍之日,以旌旗、鑼鼓、號角為前導,龍身用竹扎成圓龍狀,節節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來丈長。
將樂舉辦慶新春龍燈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