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大學賀年卡。
福州新聞網2月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管澍丁勝華文/翻拍)如今,還剩下多少人會買張新年賀卡,寫上發自內心的新年祝愿,寄給牽掛的人?前不久,福州晚報老讀者張祖仁向記者展示了上世紀60年代的許多新年賀卡。
這些賀卡大多只有5英寸大小,卡紙材質,上面多有“恭賀新禧”的字樣,而主要的畫面就是一張大學的風光照或者是地標性教學樓的照片,照片下寫著大學的名稱。記者在張祖仁的收藏中看到了福州大學、福建師院、福建農學院,甚至是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的賀卡。
“那個年代很多大學都會印發給師生這些特制的新年賀卡,一來鼓勵學生多書信往來,二來通過你來我往的互贈,擴大學校知名度。”張祖仁說。
“每每看到這些賀卡,就會回憶起當年純真的同窗情。”出生于上世紀40年代,福建師專畢業的詹鼎美說。
除了帶有高校風光的新年賀卡之外,像首都的天安門,福州的福州西湖餐廳都會被印在新年賀卡上,而上世紀60年代的“上月宮去”“學習雷鋒”,上世紀70年代的“人造地球衛星”“四個現代化”,上世紀80年代的“奔小康”,也都會被印在每個時期的新年賀卡上,透露出濃厚的年代氣息,傳達了那個年代老百姓的精神信仰和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期許。
除此之外,以前的人彼此互贈新年賀卡還特別有心,有的賀卡的圖畫是贈者根據描好的邊特意上的色,讓一張小小的卡片變成獨一無二的禮物;有的賀卡則是一幅贈者描繪的微型水粉畫,格外雅致;有的賀卡更像是年畫,是布藝的,記者相信收到這樣標新立異的新年賀卡,獲贈者會有別樣的溫暖。

天安門賀年卡。

布藝賀年卡。

上世紀60年代“上月宮去”賀年卡。

水粉畫賀年卡。

印有福州西湖餐廳的賀年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