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遠洲和他畫的擋境
東南網2月1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李昌乾文/圖)在石獅永寧鎮,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深愛著家鄉,致力于利用永寧優秀的文化元素開發文創品。而他們之中,有位特殊的民間藝人,他叫雷遠洲,用自己那粗糙雙手,歷時6個月,繪畫出永寧三十二鋪境守護神。春節前,這些守護神將制作成明信片,與大家見面。
年屆80的雷阿伯,其實是石獅市妝糕人技藝非遺傳承人。他的技藝源于爺爺,少時耳濡目染,不學自通;二十幾歲時,便捏得一手好糕人。早年,家境不是很好,雷阿伯憑借祖先留下的古老手藝,騎著單車,走南闖北,支撐起整個家庭。
如今,子孫滿堂的雷阿伯,不甘“寂寞”,將傳統文化從單一的妝糕人擴大到其他領域。去年6月,在80后青年蔡世力的創意下,雷阿伯開始創作永寧三十二鋪境守護神。
蔡世力告訴海都記者,一開始他主要關注永寧的番仔樓,但隨著對家鄉文化的深入了解,文史知識的擴充,他發現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永寧古衛城,散布著三十二鋪境,而每個鋪境奉祀一個或若干個特定的神明,作為該轄區的保護神。他介紹,在閩南語里,守護神也叫擋境,即擋住牛鬼蛇神侵犯,守護一方平安。
而靈感的萌發,來自于去年六月一次神誕日的抬轎巡游。在他看來,這種富有閩南特色的民俗活動,能夠讓在外工作的子女回家與族人團聚,并傳承民俗文化。“這種流傳下來的傳統,讓現代缺乏鄰里社交的社會,充滿人情味。”蔡世力說。
雖然有想法,但苦于不知如何將其表現出來,蔡世力想到了學過繪畫的雷阿伯,而這也喚起了雷阿伯的童年記憶。就這樣,兩人不謀而合,蔡世力購買了素描本、彩筆等繪畫材料,雷阿伯則在農閑時間,一筆一畫,描繪永寧古建筑、古民居。素描本首頁,畫的則是從祖輩那里遺留下來的老房子。雷阿伯感慨寫道:“五百年苦用心,轉眼之間成古厝”。
歷時六個多月,雷阿伯已完成32幅擋境創作。目前,已經完成掃描和明信片前期設計工作,預計春節前便可面世。
□延伸閱讀
喚起家鄉味道的擋境
鋪境制度是閩南地區實行的一套完整的城市社會空間分類體系,負責管理戶籍、征調賦役、傳遞政令等。清·道光《晉江縣志》載:“元分在城為三隅……國朝增在城北隅,為四隅。”“隅”下設“鋪”,“鋪”下設“境”,民間簡稱為“鋪境”。
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告訴海都記者,鋪境制度也可理解為現代基層的行政區劃。他說,歷史上在加強地方政治控制的同時,民間在各鋪境興建神廟,作各自主體象征祀神。如,忠義鋪轄域下磨,境廟金甲代巡廟,奉祀金甲代巡,并基于此建立深厚的宗教與民間信仰,而不同守護神的誕生日不同,即“神誕日”,也就有不同的民俗活動。李館長說,雖然現在永寧被分為四個社區,但每個鋪境的界限依舊清晰,它不以地理坐標的經緯線為依據,而是每個擋境巡游經過的路線形成的區域即為曾經的鋪境。
說起雷阿伯的32幅擋境,李館長說,這是民間草根藝人對永寧鄉土記憶的集中盤點。他說,雖然談不上高超技藝,卻是雷阿伯這種質樸的鄉土情結,讓它充滿溫度和感情。“永寧的民間藝術種類繁多,爭相斗艷,雷阿伯的質樸創作,能夠喚起人們兒時記憶和家鄉味道。”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6-01-29石獅市領導慰問“夕陽紅”公共文明引導員
- 2016-01-27石獅市舉行“紅十字博愛送萬家”活動啟動儀式
- 2016-01-25石獅市出臺《石獅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
- 2016-01-18石獅市兩位“好人”享受廉租住房禮遇政策
- 2016-01-11石獅市首個環衛工愛心服務站改造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