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月22日訊(通訊員?朱秀花)春節是一年中重要的傳統節日,伴著濃濃的年味,家家戶戶在豐富的年俗活動中歡歡喜喜,辭舊迎新。在涵江,每年春節都會舉行民俗文化藝術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活動,歡度新年,祈盼來年幸福安康,而傳承上百年的非遺文化傳統民俗活動更是受到老百姓的追捧。
千年文十番,古老曲調悠揚傳唱為新春“添彩”
?
涵江文十番傳承千年古樂悠揚旋律
?十番也稱“十音”,因十位樂師各執一樂器聯合演奏而得名。莆仙十番有“武十番”和“文十番”兩種,前者在莆仙境內廣泛流傳,后者為涵江獨有,現僅存于三江口鎮哆頭片區和國歡鎮塘頭片區。從音調、題材和樂器等考察,其起源可追溯到漢唐宮廷音樂。
?據了解,歷史積淀和文化價值深厚“文十番”,因為其獨特風格,多以口傳為主,樂器、樂譜殘缺不全,在現代音樂的沖擊下,也曾遭遇瀕臨失傳的境地。近年來,涵江區宣傳文化部門組織音樂專家深入實地調研挖掘,對“文十番”進行搶救保護,成立樂團,恢復曲目,復制古樂器,使“文十番”這一古音樂奇葩重放異彩。其所用的樂器有枕頭琴、碗胡、伬胡、簫、檀板、云鑼等十幾種,由于其曲調幽靜緩慢,旋律委婉,詞少腔多,風格古樸優雅,仍保持唐宋長歌的原味,令人贊嘆。?
如今,涵江文十番列入傳統音樂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展示出獨具匠心的民俗文化絕活,既讓群眾感受春節的熱鬧祥和,又能品味濃厚積淀的民俗文化的魅力。
車鼓催春,鑼鼓喧天奏響來年“最強音”

涵江區延寧社區舉行車鼓表演,豐富居民文化生活。

涵江區舉辦”車鼓催春“活動現場,紅紅火火鬧新春。

涵江區舉辦”車鼓催春“活動現場,紅紅火火鬧新春。
涵江車鼓,原名“镲鑼鼓”,是涵江特有的民間打擊樂。作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涵江車鼓已經走進并深入群眾生活,成為春節民俗活動的“重頭戲”。
傳說從宋代“菩薩乞草”開始,每年臘月二十四,小孩打鑼擊鼓乞柴草為菩薩烘腳起烙,預示來年生活更紅火。車鼓表現形態有兩種:一是行進間表演,整個隊伍編排有序,在前進中表演,還有伴隨節奏變化穿插舞蹈動作;二是廣場表演,鈸手邊擊打邊舞蹈,隨著節奏的起伏組成種種造型,把車鼓的虎勁、猛勁、狂勁充分地體現出來,使觀者眼花繚亂。涵江車鼓在民間流傳,明代時,“草鑼鼓”發展壯大,鼓點規劃統一,形成一定樂器配套,稱為“镲鑼鼓”。直到清末,鼓面越來越大,需要兩個人抬。解放后,道路越來越寬,把鼓裝在車上更為方便,改稱“車鼓”。
涵江男女老少都打車鼓,幾乎每個街道居委會、自然村都有一支車鼓隊,全區共有260多支車鼓隊,他們以車鼓慶豐收、賀喜事、迎神、賽會、接貴賓等。至今,涵江車鼓隊表演仍遍布城鄉各地,是一項重要的民間文化活動。
媽祖蔗塔,祈求生活像甘蔗一樣“節節高”

延寧蔗塔全景
媽祖蔗塔是在歷代媽祖廟會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人神共樂的民間工藝,以涵江延寧宮最具特色。每年元宵節,在宮的前后殿之間的天井上搭疊蔗塔,寓意來年生活像甘蔗一樣節節高,甜蜜美好。
?自清中期起,延寧宮開始在元宵期間搭疊蔗塔。該蔗塔為鏤空結構,4-5米高,每次搭疊2人需3天才能完成。媽祖蔗塔分塔基、塔身、塔頂3部分。傳承人謝玉章介紹說,搭疊前要先擺正底座果盒,并在天井上方平正掛八角型頂板,搭疊時最底層沿果盒護圈放44片蔗節,中間留空,再逐層沿果盒邊相錯搭疊,整個塔分3段依次逐段減少8枚蔗節,每層要求平衡,使蔗塔更牢固美觀。塔身底部要疊3條紅色玄紋,中間則疊紅色吉祥語,如“上元祈福”、“慶賞元宵”等。搭疊蔗塔還要提前放入照明設備,早年是插紅燭,現在改用紅色電燈。
? 近年來,延寧蔗塔已先后被莆田市、福建省公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已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世界吉尼斯紀錄”。每年正月十六日,堪稱“中華一絕”的涵江延寧蔗塔就會亮相延寧宮,讓前來觀賞的人們嘆為觀止。
?洋尾跑廿六,跑馬踏春驅邪消災保平安
?
兩百多名孩童畫上粉面、穿上古裝,扮飾成傳統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中的歷史人物,頸掛銀鎖,騎馬游鄉。

系紅鞋帶綁草鞋的牽馬者長龍,他們手牽馱著貢銀的馬匹,祈盼來年幸福安康。

手持碩大姓旗的女子旗隊,寄托著村民驅邪消災保平安的良好祝愿。
洋尾跑廿六是白塘鎮洋尾村傳統跑馬踏春慶元宵的習俗,主要形式為騎馬飾演巡游,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洋尾“跑二六”是從滿清時期開始的。當時洋尾一帶出現瘟疫,有村老建議為求平安開始騎馬繞境巡游“跑二六”,神奇的是自那以后果然瘟疫消失民眾安康,于是一年一度的“跑二六”就被傳承下來,一直延續至今。
被譽為涵江歷史文化名村的的洋尾,每年從正月初九開始,六個自然村的各個角落就紛紛鑼鼓喧天、慶典不斷,輪流著開展小型的“分元宵”活動。而作為“總元宵”出場的“跑二六”是重頭戲,由洋尾村的各家各戶雇上馬匹,讓自家十來歲的孩童畫上粉面、穿上古裝,扮飾成傳統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中的歷史人物,頸掛銀鎖,騎馬游鄉。每年這一天,在齊鳴的鞭炮聲中,巡游馬隊依據傳統的線路,熱熱鬧鬧地走過桃花艷麗的白塘湖畔,穿越古老的祖先祭祠與牌坊,沿途村民紛紛焚香化草、祈福禱告。
隨著洋尾“跑二六”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越來越為人所關注,浩大的巡游隊伍、精彩紛呈的民俗表演,圍繞著平安健康的主題,寄托著村民祈盼幸福安康的愿望,吸引許多外鄉的村民慕名而來。(涵江區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