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一出戲
神偶戲在閩浙邊界的廣大農村有很大市場,各地農村與城鎮居民遣瘟祛病、求學求財、祈嗣祈壽,以及寺廟、宗祠做齋醮祈福等,經常邀請他們兄弟前去演神戲,以祈保人間吉祥、合家安康。黃云飛說,每年演出均在200場以上,閩北浦城、武夷山,浙南溫州、樂清一帶都留下他們的足跡。
每到一地,兄弟倆在白天就要搭好戲臺,柱、梁、架、幕等與金屬點擊器,從戲身到各種道具,都要布置好。晚上6點多開演。
神偶有生、旦、丑、公、婆、凈等幾個臉譜,二十多個偶身。演出的神戲分為五顯靈官、陳靖姑收妖、王金龍算命、七五相公、水母娘娘、獨腳元帥等六折,每折演出時間大約30分鐘。臺下,圍坐著左鄰右舍的群眾;臺上,架上根根提線連接神偶的頭、腰、手、腿等部位,黃云飛用十指、手腕及手掌的關節操縱神偶的各種動作。黃云楠坐在后臺,一邊與前臺對白幫腔,一邊敲擊鼓、板、鑼、鐃、鈸等樂器。
在陳靖姑收妖的一折戲里,表演陳靖姑行罡施法,收母老虎精、斬狐貍精的情節。黃云飛提線操縱神偶翻、跳、旋、劈等,變幻莫測,給人以無限想象的空間。
“神偶戲的表演舞臺小、道具少,通常只要兩人就能夠操作。”黃云飛說,“提線越多,難度越大,如果表演傳統大型的劇目,那就需要五六人了。”
民俗味十足
“一酒一滴香,二酒二鍋頭,三酒三兩半……”
元帥:“頭戴鐵沙帽,弓箭兩邊排。武官不操練,官從何處來?”
老人:“人老人老人是怎樣曉得老?眼睛曉得老,遠的看不見,近的剛剛好。人老人老人是怎樣曉得老?腳部曉得老,上嶺爬不去,平路剛剛好。”
生:“你的臉黑芻芻的……”
旦:“你的臉紅嘰嘰的……”
……
神偶戲不論是演唱還是對白,均富有生活氣息,語言夸張、風趣、俏皮,深得當地觀眾的喜愛。
在神偶戲的傳統劇目中,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朗朗上口的唱詞,對仗押韻, 用本地話演唱出來,韻味無窮。在黃云飛的家中,擺放著《望江亭》《包公傳》《薛仁貴二困鎖陽城》《水母娘娘》等三十多個傳統劇目唱本。許多劇目都快失傳了。
“線線連偶,十指絕藝”,黃云飛表示,偶戲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也很有市場,如若有各界的關心呵護,這個劇種一定能綻放出異彩。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2-11-28慈父引導兒子走偶戲人生路 父子情深共演木偶戲
- 2010-07-20臺北偶戲館“彩樓”開臺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