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條河流描繪“閩南水鄉”新藍圖
龍文區將利用九十九灣歷史人文底蘊,打造漳州版“清明上河圖”
“閩南水鄉”雛形初現
東南網12月3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曉琪 盧紫騰 通訊員 陳華俐 實習生 戴宇涵文/圖)“我的夢想是一條河流,它輕輕地從北溪走來,流過內林街,吻過田野、水塘和荔枝林,流過香火繚繞的覺皇寺,穿過數百年的晨鐘暮鼓,盈盈地蜿蜒了九十九個彎,款款地流進古村湘橋……”
作為龍文區的主官,區委書記歐龍光的一首《我的夢想是一條河流》,道出了多少龍文人心中的夢想,而這一夢想就是令龍文人魂牽夢縈的九十九灣。
九十九灣,是一條河的名字,它橫貫龍文城區南北,從北溪蜿蜒流向西溪,全長50.5公里,主港道17.2公里,源于龍文區朝陽鎮內林自然村,貫穿了龍文區朝陽、步文和藍田三個鎮的大部分村莊,是漳州流域最廣的內河。
曾經,它河暢水清,是沿岸許多村莊飲用和灌溉的主要水源,更是漳州城郊水路運輸的重要通道,很多農產品通過它運出去,生活用品、生產資料又依靠它運至沿線各村莊……
后來,它淤泥堆積,雜草叢生,很多養豬廢水、生活污水、工業污水流向它,它發出惡臭,流出黑色的“淚水”哭泣著,向市民抗議著……
如今,在九十九灣主港道流經的許多村莊,河上,流水潺潺,小船搖曳,緩緩從小橋下駛過;河岸邊,村民們攜帶小孩,閑聊散步……
這一切告訴我們,近年來,九十九灣正在進行一場美麗蛻變。而這一美麗蛻變,源于去年初龍文區一場行之有效的九十九灣整治工程的開展,隨著“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不斷推進,一個新的夢想誕生了,一幅“閩南水鄉”新藍圖呼之欲出,一段圓夢的旅程今年4月在響水橋欣然開啟了……
清淤、截污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有力整治:唱響清淤、截污、拆建、管護“四重曲”
作為市區內河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龍文區投入3.12億元,掀起了整治內河的熱潮,對九十九灣更是唱響了清淤、截污、拆建、管護“四重曲”,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清淤清障方面,投入8938萬元,組織挖泥船、挖土機等大型機械,完成了九十九灣主港道(內林至東墩排澇渠)17.5公里及主要支流17.2公里的河道淤積清理,清淤土方96.66萬立方米。目前,蔡坂、西坑、小港、坂上、西邊等支流清淤整治工程正在實施,促進內河活水通暢。
截污治污方面,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在漳州市率先實現了生豬禁養目標;投資2029萬元,實施九龍大道與龍江北路、郭坑大橋污水管道5.2公里污水管網建設,督促港昌罐頭、林奇鋼管等25家企業完成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或升級改造,實現工業集中區廢水全部納入市政污水管網處理。
為了讓九十九灣的水活起來,龍文區政府還投資7500萬元,加快建設內林雙向泵站,調劑九龍江北溪水流沖刷河道,從根本上改善水質。
為了讓九十九灣美起來,龍文區還對河道“兩違”侵占建筑物進行拆除,將主港道兩岸分別拓寬6-7米,共拆除侵占河道違章建筑物面積6.04萬平方米。同時,全線開工建設內林至響水橋兩岸混凝土瀝青道路和片林,總長19.83公里。
目前,龍文區正開展全區農村垃圾集中大清理工作,這是鞏固內河清淤綜合整治成果的管護行動之一。除此之外,龍文區政府還將引進專業清淤保潔隊伍,努力做到像保潔城市道路那樣保潔城市內河。
水質變好,河邊成為休閑好去處
美麗蛻變:河水變清,周邊村民休閑樂開懷
朝陽鎮登科村內林自然村(又稱內林街),是九龍江北溪水流入九十九灣的“第一村”,是九十九灣的源頭。
這里,河水清澈,空氣中夾帶著一絲青草的清香味道。站在內林街進村的橋上,看著橋下的水流輕快地流動著,岸邊新建的護欄整齊劃一,隨著河水向遠處蜿蜒。河中停著一艘小船,岸上的綠化帶錯落有致,點綴著九十九灣。
岸邊,一名老婦推著一輛載有孫子的嬰兒車散著步。這時,一位村民趕著羊群從橋上經過,羊群一邊嘗著橋邊的青草,一邊在村民的輕輕鞭打下過橋。
雖然這一天天氣有些陰沉,空氣中還有一絲冬日的寒冷,但是內林街九十九灣一派青翠欲滴的景象,反倒讓人覺得春天就要來臨。“此前,這兒淤泥堆積,雜草叢生,河水發臭,沒人敢來這里散步?!贝迕窕貞浀溃缃瘢迕褚挥虚e暇,就會聚集河邊,閑聊、散步,好不愜意!
今年70歲的鄭水金老人是九十九灣變遷的見證人??粗矍暗拿谰埃乃季w回到了上世紀40年代。解放前,九十九灣的水清澈得很,沿岸許多村莊飲用、灌溉都從九十九灣取水。“當時,與外界交流基本靠水路,內林街有個碼頭,每天船來船往,村民的農副產品如糖、糧食、龍眼、香蕉等,都通過船,沿著九十九灣,從內林出發,經過下尾張、翁建,到湘橋,再運輸到郭坑、石碼、海澄、港尾甚至廈門?!编嵥鹫f,得益于物品運輸交換,小時候的他也經常隨父親到郭坑、石碼趕集,將自家的農副產品賣出去,又買來家里稀缺的物資?!爱敃r內林街繁華得很,300米河道,兩岸盡是街道、公園、店面。”鄭水金說,當時村莊有個石料廠,運石頭也會從此經過,加上石亭鎮的村民都從這里下水,浦南鎮、郭坑鎮碼頭出來的船只也都經過此地,內林街無比熱鬧。其實,內林街以前叫翰林社,后改為內林頭,正因如此繁華,才又了“內林街”的美譽。
不過,20年前,由于長期失管,內河亂搭亂蓋、亂侵亂占、亂丟亂倒等現象比比皆是,一度變成農村的垃圾池、城區的臭水溝、“兩違”的重災區……于是,九十九灣水不再清澈,開始發臭,每家每戶村民只好鑿井水喝?!叭缃?,隨著九十九灣整治工程的開展,淤泥清理了,河道變寬了,水又變得清澈宜人,九十九灣恢復了流通,感覺又回到了以前。”說到這,鄭水金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F在,到九十九灣旁散步,已成為他每天的必修課。
沿岸景致,十分美麗
宏偉藍圖:人文韻味的“閩南水鄉”呼之欲出
九十九灣河水緩緩由北向南,流經龍文區步文鎮石倉村、藍田鎮圳頭村、湘橋村。如今,這一帶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挖掘機“轟隆隆”響個不停,正清理著被推倒的建筑物土堆。
很多龍文人為此竊喜,只因龍文人圓夢的旅程已開啟,一幅“閩南水鄉”的新藍圖正呼之欲出。
原來,龍文區在進行內河整治過程中,發現九十九灣內河橫貫九龍江,而且河面寬,具備打造閩南水鄉得天獨厚的條件。經多方研究,今年4月,市里決定把九十九灣打造成為閩南水鄉,并確定把九十九灣響水橋至湘橋河道作為“閩南水鄉”建設示范段啟動區,總長2.5公里。
今年9月,漳州將龍文區九十九灣閩南水鄉啟動區建設納入“東西南北中”五大景觀規劃“中”的區域,并明確征遷地塊及項目業主、征遷資金等事項。這標志著九十九灣“閩南水鄉”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作為漳州今年“綠城、花城、水城、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重要內容,九十九灣“閩南水鄉”示范段啟動區將進行治水、清淤和造景,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同時,突出“閩南水鄉”特色,建設具有閩南文化元素、風格的沿江建筑,打造閩南水鄉風情,塑造濱水休閑游憩空間。
那么,如何打造閩南水鄉風情呢?龍文區有關領導介紹,沿江建筑立面設計和改造要融入閩南文化元素,同時要跨九十九灣上的五座橋進行頂升改造,以適應游船等九十九灣水上參觀游覽項目的需求,進一步彰顯獨特的閩南水鄉魅力和風情;要保護利用文化遺存,加強對沿江古厝、古橋、古街、古樹、古牌坊等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注重將歷史文化遺存與景觀建設緊密結合,為沿江景觀長廊注入歷史文化內涵;要創新項目運作機制和投融資機制,把做項目與做文化、做產業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項目綜合效益。
屆時,九十九灣上,不僅有兩岸綠道、人行園路、休閑綠地、防護綠地,更有驛站、休閑亭、親水駁岸、藝術小品、停車場等,游客還可乘船在河中穿梭,盡享兩岸美景。
正如歐龍光所說:“九十九灣‘閩南水鄉’的建設,不僅僅是生態方面,它從生態、從改造臭水溝開始,變成非常美麗的一條河流后,保護很多開發用地,將為以后發展提供空間?!?/p>
華佗廟
九十九灣兩邊,擁有許多具有歷史人文底蘊的建筑
美好愿景:漳州版“清明上河圖”將鋪展開
走進臨江傍水的湘橋村,便來到了“閩南水鄉”示范段啟動區的終點站。這里,另一派景象映入眼簾:華佗廟前,古榕樹下,幾名老人閑坐在岸邊的椅子上閑聊、談心,幾名農家婦女挽起了褲腳,站在河邊,拍打著衣服,伴隨著陣陣浣衣聲。
作為省級文化名村,位于九十九灣邊的湘橋村歷史底蘊深厚,英才輩出,如清朝康熙年間奉政大夫黃金鐘、清朝康熙年間廣西州同知黃宏遇等歷史文化名人及現代著名國畫家黃稷堂等。此外,該村的“大夫第”、“翰林第”、“貢元第”、“進士第”等10余座歷經數百年的明清古建筑仍保存完好。
“閩南水鄉啟動建設后,將對湘橋村古廟、古厝等古建筑修舊如舊,通過科學的方法打通水系。”龍文區有關領導介紹,九十九灣“閩南水鄉”示范段啟動區總投資約44億元,主要進行土地整理、河道整治及滯洪區建設、濱水景觀建設、橋梁提升改造、市政道路配套、閩南水鄉商貿街、安置房等,由漳州城投集團擔任項目業主。目前,項目建議書已編制完畢,濱水景觀及閩南水鄉商貿街設計方案正在進行優化設計,地質初勘已進場,力爭2016年1月動工。
明年5月,一幅由武林小鎮、龍舟體驗活動、田園書院、漳州味特色商業街區等構成的漳州版“清明上河圖”將逐漸展開、初現雛形。屆時,閩南古厝、“漳州味”商業配套等將一一呈現。“當東邊的旭日再次升起,它歡快地流過,生機盎然的工業區,熙熙攘攘的物流園,忙忙碌碌的創客空間,洗禮著森林般的城市腳手架……”這是《我的夢想是一條河流》詩中的一個片段,九十九灣美麗蛻變后,龍文人實現這個夢想指日可待。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