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打造閩南水鄉風情呢?龍文區有關領導介紹,沿江建筑立面設計和改造要融入閩南文化元素,同時要跨九十九灣上的五座橋進行頂升改造,以適應游船等九十九灣水上參觀游覽項目的需求,進一步彰顯獨特的閩南水鄉魅力和風情;要保護利用文化遺存,加強對沿江古厝、古橋、古街、古樹、古牌坊等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注重將歷史文化遺存與景觀建設緊密結合,為沿江景觀長廊注入歷史文化內涵;要創新項目運作機制和投融資機制,把做項目與做文化、做產業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項目綜合效益。
屆時,九十九灣上,不僅有兩岸綠道、人行園路、休閑綠地、防護綠地,更有驛站、休閑亭、親水駁岸、藝術小品、停車場等,游客還可乘船在河中穿梭,盡享兩岸美景。
正如歐龍光所說:“九十九灣‘閩南水鄉’的建設,不僅僅是生態方面,它從生態、從改造臭水溝開始,變成非常美麗的一條河流后,保護很多開發用地,將為以后發展提供空間。”
華佗廟
九十九灣兩邊,擁有許多具有歷史人文底蘊的建筑
美好愿景:漳州版“清明上河圖”將鋪展開
走進臨江傍水的湘橋村,便來到了“閩南水鄉”示范段啟動區的終點站。這里,另一派景象映入眼簾:華佗廟前,古榕樹下,幾名老人閑坐在岸邊的椅子上閑聊、談心,幾名農家婦女挽起了褲腳,站在河邊,拍打著衣服,伴隨著陣陣浣衣聲。
作為省級文化名村,位于九十九灣邊的湘橋村歷史底蘊深厚,英才輩出,如清朝康熙年間奉政大夫黃金鐘、清朝康熙年間廣西州同知黃宏遇等歷史文化名人及現代著名國畫家黃稷堂等。此外,該村的“大夫第”、“翰林第”、“貢元第”、“進士第”等10余座歷經數百年的明清古建筑仍保存完好。
“閩南水鄉啟動建設后,將對湘橋村古廟、古厝等古建筑修舊如舊,通過科學的方法打通水系。”龍文區有關領導介紹,九十九灣“閩南水鄉”示范段啟動區總投資約44億元,主要進行土地整理、河道整治及滯洪區建設、濱水景觀建設、橋梁提升改造、市政道路配套、閩南水鄉商貿街、安置房等,由漳州城投集團擔任項目業主。目前,項目建議書已編制完畢,濱水景觀及閩南水鄉商貿街設計方案正在進行優化設計,地質初勘已進場,力爭2016年1月動工。
明年5月,一幅由武林小鎮、龍舟體驗活動、田園書院、漳州味特色商業街區等構成的漳州版“清明上河圖”將逐漸展開、初現雛形。屆時,閩南古厝、“漳州味”商業配套等將一一呈現。“當東邊的旭日再次升起,它歡快地流過,生機盎然的工業區,熙熙攘攘的物流園,忙忙碌碌的創客空間,洗禮著森林般的城市腳手架……”這是《我的夢想是一條河流》詩中的一個片段,九十九灣美麗蛻變后,龍文人實現這個夢想指日可待。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