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窯
張墘瓦片水火情緣
燒制磚瓦用的粘土俗稱“赤土”,為質地粘重的紅泥土,在大田縣境內儲量大、分布廣,僅1992年就開采了90萬噸。
土質最好的地方在張墘,這個被華興鄉(xiāng)包裹在腹地里的村莊,與德化縣山水連接,地下有豐富的瓷土和粘土。舊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早興村,在張墘村隔壁,原名蚤卿,因山多草場廣當?shù)厝艘步胁菘樱髞砥谕缛张d旺發(fā)達,改鄉(xiāng)名為早興、華興,目前是大田的油茶基地,史上也燒制過瓦片。
張墘多山,紅泥土做的瓦片緊密,挖出的窯不漏氣密封性好。村中原來有瓦窯30個,其中20多個已廢棄,目前還有8個在繼續(xù)使用。
“燒制瓦片以家庭成員為主,8月份開始挖土制坯,11月燒出成品,正常情況下一年只燒一窯。”
剛剛經(jīng)歷了瓦坯搬運裝窯和燒火、封窯等工作之后的邱元卷,在村里從17歲開始學做瓦,到今年已經(jīng)31年。他沙啞著聲音指著面前一個瓦窯介紹:“取土在1公里外,以前全部肩挑,現(xiàn)在用摩托車載,放到池里灌水浸泡,租用別人耕地的水牛踩土,泡4天,踩4天。”人牽著牛沿池子轉圈,時間長了會頭暈,有時候累得連牛都跟著趴下,躺著就是站不穩(wěn)。
泥池直徑約6米,堆土高度差不多0.7米,一池的土可以做成一窯的瓦。泥踩透踩熟了,挖出來放在工棚里堆成一處,外面蓋上塑料薄膜防止水分丟失。做瓦片時,邱元卷掰面團似的一塊塊切下,然后用力甩在模具上。老邱以足當手,腳板刮起多余的泥巴填補到不足的角落,滑動游走動作嫻熟。
模具是木板拼裝起來的正方形匣子,內邊長26厘米,也就是瓦片的大小。瓦坯的厚薄可由匣子上的木板上下調節(jié)。一把木條折成彎弓,鋼絲弓弦用來切割熟土。瓦匠仔細剔除泥土里夾帶的砂石和雜質,以及沒有踩到位的粘土顆粒,把坯面刮滑了,紙片般一張張整齊疊放,碼成半人高放著自然風干。
瓦坯做好后開始裝窯燒制,之前先修補窯壁。因為窯是人工挖的,但燒了一段時間后都會塌方,所以需要時常維護。窯口留下一個人的寬度和高度,進去約1.5米跨上0.5米高的坎,上面是橢圓形平臺,寬度約6米,最高處3米,底下隔15厘米安放一個邊長20厘米的硬磚,瓦坯就放在這些硬磚上。柴草燒著后的火焰從預留的通道流過,窯內溫度分布均勻,瓦片同時燒熟。
窯口離窯內平臺的空間是燒柴火用的,同時容納草木灰。窯壁烏黑發(fā)亮,結晶體像抹上的一層水泥,燒久了硬如鐵板。瓦窯內部呈滴水狀,裝好了瓦坯把窯口漿砌住,瓦坯就在這顆水泡里窯變。
窯口上下部各留一個投柴草用的方形小口,上口邊長25厘米,專門供燒猛火時使用;下口高50厘米,寬40厘米,用于剛開始時燒小火用的。小火燒了3至4天后,瓦坯水分已烤干,大火接著燒5天5夜。瓦匠們輪流看火投柴不能休息,爾后拿磚塊堵死這些口,完全密封12天,將窯頂?shù)?個小煙囪也同時拆除封堵。為了增強密閉性,張墘的瓦窯頂上還砌擋墻圍堰,里面灌滿水,開封瓦窯數(shù)天后等里面已經(jīng)不熱,再扒開窯頂?shù)纳峥冢菚r的塘水早已干涸。
瓦匠還會在瓦坯裝窯完畢和封窯準備點火前,拿來自家打好的米粿和肉食及果品,虔誠地跪在窯前焚香禱告,祈求窯神保佑瓦片燒制成功,全部產青瓦,沒有紅斑,沒有白點,不能破裂,不能變形。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