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七十年前的抗日歌聲 聽鋼琴演奏家王鼎藩講國立音專的故事
楊炳維、沈同德、歐陽如萍同曼哲克夫婦(前排)。
同學友誼長
“永安是我和愛人楊碧海相識、相戀的地方,在學校里,楊碧海和我鋼琴都彈得很棒!我們心里相互欣賞對方。”王鼎藩回憶道。
楊碧海,1921年出生于杭州,籍貫福建漳州市,國家一級作曲家。1940年4月,楊碧海考入福建音專,師從外教尼哥若夫(保加利亞人)學習小提琴,隨蕭而化學習作曲;跟克拉拉·曼哲克、李嘉祿、福路學習鋼琴。1945年,楊碧海畢業留校任教。1949年后,他先后在中央戲劇學院、中央民族歌舞團任作曲。期間,他向吳祖強先生學習作曲。他的主要作品有舞劇《和平鴿》音樂(合作),舞劇《苗嶺山上》《涼山巨變》,鋼琴曲《彝族民歌六首》,鋼琴協奏曲《草原牧歌》。2013年,中國人文出版社出版《楊碧海鋼琴作品集》。2014年,楊碧海去世。
“當年,電燈是‘寶貝’,師生們練琴都自帶燈泡,每天夜里,學校的鋼琴不歇息,同學們排隊‘搶琴’、練琴,練完琴后,各自把燈泡卸了。”王鼎藩回憶道。
王鼎藩告訴記者,寒暑假,在劉天浪老師的帶領下,她和同學們到大田、永春、漳平、長汀宣傳抗日演出,一路翻山越嶺,還看見云霧在山上飄。
王鼎藩說:“我從緬甸來到國立音專,會講英語,不太會講國語,同學何蕓(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所長)教我講國語,當時大家雖然窮,但是同學們感情特別好!畢業后,我們在北京工作的十幾位音專校友每年必聚,每人出一道菜,大家其樂融融。”
電影音樂家肖遠也是王鼎藩的同學,也師從克拉拉·曼哲克學習鋼琴。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