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驛站:醉心于傳統技藝之美
木棉驛站是閩南生態走廊示范段上建起的最后一座驛站,驛站里各種古建筑傳統營造技藝之精細與精美,令人嘆為觀止。
行走驛站,只見汴派橋、聚佛寶塔等景觀建筑小品在金桂、南洋楹郁郁蔥蔥的懷抱里嬌羞依偎,與古樸敦厚的驛站建筑相映成輝。建筑內,木匠利用榫卯制作的門扇嚴絲合縫;油漆匠沿襲傳統技藝用古法特制豬血灰,為梁柱打底批灰;瓦匠于屋面精心鋪設的瓦片,層層交疊,產生用于隔熱的空氣間距,美觀而實用。
驛站的建筑原型趙家堡官廳,位于漳浦縣湖西鄉碩高山西北麓,是趙宋皇族后裔建造并世代聚居的城堡。城堡中的主體建筑為趙范府第,俗稱“官廳”,坐落于城堡中央位置,由獨立的四座大厝和三座廂房分兩組同向并列形成建筑群。驛站選取東邊一組建筑為原型,即三座同樣規制的大厝為“正身”和兩座同式廂房為左右“護龍”的布局,進行復建,總建筑面積5560平方米。中座大厝三開間五落,依次為門廳、前廳、中廳、大廳、后廳,中隔天井,立面明間作凹壽,面闊20米,進深66米。五座建筑之間設廊道串通,連為一體。大厝抬梁式木結構硬山頂燕尾脊,廂房硬山單檐式燕尾脊,灰墻紅瓦,彰顯閩南傳統建筑風格。
據說,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閩沖郡王趙若和匿姓避難隱居于此。明隆慶五年(1571年)趙若和的第十世孫趙范登進士致仕,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在這里拓土辟地建樓筑堡,嗣后其子趙義承父業擴建外城,遂成大觀。趙家堡“布局立意,處處仍沿汴京之舊”,有宋城之美譽,堪稱國內唯一的一處遺跡豐富、建筑猶存的古城堡遺址,200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馮思佳吳津蕓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