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蔡文悠在阿根廷拍攝父親蔡國強創(chuàng)作場景。(蔡文悠 供圖) 父女通常用閩南話來探討藝術(shù) “藝術(shù)是我們共同的母語。”這是在蔡文悠新書發(fā)表會上,蔡國強曾這樣闡述與女兒的交流方式。而在此次的泉州讀書分享會上,蔡文悠為這個說法做了一個補充,她與父親通常是用閩南話來探討藝術(shù)的。 自小在國外生活,會說英語、日語的蔡文悠總會抱怨自己的普通話不太標準,但一旦開口說閩南話,她的發(fā)音卻是十分的地道標準。 “我的父母來自泉州,家里的許多親戚仍居住泉州,對我而言,說到家,我就會想到泉州。”蔡文悠說,自己的朋友大多在國外,他們對于自己的家鄉(xiāng)泉州知道甚少。但這個對于外國朋友如謎一般的城市,對于她來說,卻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穿梭在老街巷里的三輪車、“阿太”舊房子中的古井、香火鼎盛的寺廟以及藏有很多故事的清源山……這些小時候回到泉州探親的點滴片段,都是長大后的蔡文悠仍會時常回想起來的。“我常說自己的生活里有許多氣泡,這些氣泡里裝載許多珍貴的回憶,有關于藝術(shù)、攝影、父親,還有就是關于泉州的。”在此次出版的新書中,她就特地將這些自己記憶中塵封的“泉州往事”收集,寫進了書中《消磨泉州》一文中。 談及下一本書的構(gòu)想,蔡文悠笑說,父親曾給她一個建議,也許可以從家鄉(xiāng)泉州入手,從蔡文悠的角度去寫一寫她眼中的那些關于閩南、關于泉州的親人故事。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