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安蓬華大演村,洪甲申家樓上樓下房前屋后曬滿了紅紅火火的柿餅。
提起柿餅,不少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大贊“甜過初戀”。不過這些甘柔如飴的柿餅,要從掛在枝頭的柿子“煉”成,可不是那么簡單。從霜降到冬至,我們慕名多次來到南安蓬華鎮大演村,記錄柿餅從采摘果實到制作成品的全過程。
霜降時節的大演村,漫山遍野,房前屋后,到處是一棵棵掛滿紅彤彤“小燈籠”的柿子樹,色澤鮮艷的柿子飽滿光潔,綴滿枝頭,惹人喜愛,令人垂涎。
“新鮮柿子味甜汁多,但保鮮時間短,儲存也不方便,所以嘗鮮的時間也就十來天。想要常年吃到柿子,最佳方法莫過于把新鮮柿子制作成柿餅了。”大演村柿子種植大戶洪甲申介紹說。在老洪家,屋埕、陽臺甚至屋頂上,全都曬滿了削過皮的柿果。
每年霜降過后,老洪就忙著制作柿餅。雖然說起來只有刨皮、晾曬、擠捏、捂霜四個步驟,但前后要經過兩三個月時間。
鮮果采收后,將未軟且沒有損傷的柿果去皮,然后放在竹匾上曬。待柿子表面風干后,即用手一個個壓成餅形,再放在竹匾上日曬夜露。正反面都曬上一個多星期,然后裝入塑料袋,堆捂在一起,用塑料布覆蓋。四五天后柿餅回軟,取出放在通風陰涼處攤開晾干,便有柿霜生成。如此反復堆捂、晾干,晾攤次數越多,霜出得越快越好,制成的柿餅即可包裝貯藏。
洪甲申是目前大演村種植柿子、制作柿餅大戶,單柿子樹就有五六十畝,每年可產5萬斤鮮果。由于他的柿餅品質高、口感好,往往來不及外銷,就被朋友、熟客訂光了。甚至連海外華僑回到村里,都喜歡帶他的柿餅回去。對于柿餅的發展前景,老洪非常看好,他還成立家庭農場,準備進一步擴大產量,走規模化、專業化道路,讓更多的人吃上他的柿餅。
據《本草綱目》記載,柿餅不僅是好吃的果脯,還有降壓止血、清熱潤腸等藥用價值。柿霜還能治咽喉干痛、口舌生瘡、肺熱、咳嗽、咯血等癥,是滋養佳品。
□影友 葉文超 記者 潘登 攝影報道

鮮美柿果惹人垂涎

剪蒂削皮,準備晾曬。

日曬夜露,幾經堆捂,生成柿霜。

數萬個柿餅全部都要一個個手工擠捏壓餅成形,反復晾曬。

洪甲申家樓上樓下房前屋后曬滿了紅紅火火的柿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