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大壩至城關大橋效果圖
文化長廊規劃各方響應
吳長樹是市城鄉規劃局的主要負責人,對沙溪十里閩學文化長廊的規劃情有獨鐘。在他看來,三明城的東岸有綿延十多公里的城市綠道,西岸應該有一道十里文化長廊。兩岸呼應,方才完美。
沙溪十里閩學文化長廊,得到了各方的積極響應。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沙溪十里閩學文化長廊”項目建設,并將“沙溪十里閩學文化長廊”項目列入市委市政府2015年16個市區重中之重項目進行督辦。
為了更好地形成規劃、盡早落實,市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由市住建局、城鄉規劃局、文廣新局制定《關于建設沙溪十里閩學文化長廊的實施方案》,明確文化長廊由“政府統籌、縣區參與、社會共建”。
市城鄉規劃局委托知名的建筑設計事務所對長廊建設進行了規劃設計,并于今年上半年組織專家對方案進行評審通過。不久前,這一規劃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對外公示,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
閩學文化廣場效果圖
未來文化休閑新去處
十里沙溪碧波蕩漾,波移景換。隨著城市的建設發展,那些流傳于民間的沙溪美景,亟待人們重新發現。十里文化長廊建設,通過新建、改建、融入的方法依形就勢造“五園九景”,意在讓景水相融,園中有景,景在園中。其中“五園”包括龜山園、豫章園、集萃園、愿中園、朱子園。“九景”是源頭活水、四賢聚萃、程門立雪、文明之光、康樂勝境、浮橋古渡、朱子問天、桃李芬芳、源遠流長,實現了沙溪勝景與閩學人文的巧妙結合。
吳長樹說,文化長廊將在重要節點,精心打造亭臺樓閣、浮雕景墻、雕塑石刻、小橋流水、藝苑、茶樓、戲臺、碼頭、廣場、牌樓等,包括四賢閣、四賢書院、四賢祠、文公閣、禮同小鎮等。將打造出市民文化休閑的新去處,真切地把文化與休閑融合,讓市民實實在在體驗到文化的樂趣與魅力。
生長在本土的綠笙告訴記者,閩學文化長廊的文化作用,也將隨之浮出水面。這一獨特自然文化景觀,形成沙溪十里文化旅游線路,既可以展示閩學文化在三明的歷史風貌,也可以讓閩學文化通過沙溪西岸體現出新的傳承和發展,造就三明閩學文化的濃厚氛圍,于文于民這都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對于閩學文化長廊的建設,本報將持續關注。(本文圖片由三明市規劃局提供)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