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明將樂三澗渡村百年古法紅糖工藝
做好的古法紅糖
張水生今年75歲,是用機械榨壓甘蔗的第一人,他親眼目睹了三澗渡蔗糖發展的變遷。他告訴我們,過去三澗渡人是磨糖,每年到“小雪”時,村里老把式就用兩頭耕牛拖著一副石磨,將甘蔗磨壓出糖水,那時候種蔗的人沒有現在這么多,每年20家種甘蔗就磨了20多天,用煮飯的鍋熬糖。將樂只有三澗渡有這種甘蔗紅糖,營養豐富,適用于女人分娩時的營養用品,所以銷售不用愁。近年來,三澗渡人甘蔗種植面積擴大,家家戶戶都做糖,磨糖改成機榨,熬糖也全部使用獨立小作坊,但保持著傳統制作工藝,2014年媒體報道后,三澗渡紅糖更是名聲遠揚。
今年三澗渡種植甘蔗達60多畝,一畝可制紅糖100斤,共產紅糖3.2萬公斤,每公斤銷售價從過去16元提高到40元,還供不應求,全村僅此一項可增收130萬元,少的一戶6000元,多的有3、4萬元以上。(張明華鄒觀長吳瑞芳/文陳世亮/圖)
中國的蔗糖業歷史悠久,是先民經濟生活中的一項傳統工藝,它體現了先民們的勤勞與智慧。農耕年代,每年進入冬季后,不少村落都有數個紅糖作坊在田野中燒制土紅糖。然而,時光流逝,至今尚存的土法制糖手藝,只有在一些鄉村里才能見到。古老的土法制糖作坊,已成即將消逝的傳統工藝。隆冬時節,我們走進將樂縣古鏞鎮積善三潤渡村,對原始古老的土法制糖作坊進行探訪,近距離感受了傳統古法制糖制作技藝。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