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潮水退去,灘涂上收割紫菜的人開始忙碌起來。 石獅市祥芝鎮古浮村紫菜種植已有悠久的歷史,該村位于泉州灣入海口,有優良的港灣和廣闊的淺海灘涂,種植紫菜條件得天獨厚。1963年3月,古浮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紫菜養殖試驗基地,同年,紫菜全人工養殖獲得成功并向全省推廣,在全國一“鳴”驚人。古浮紫菜養殖基地依據海港地形呈現環狀,綿延上千畝的紫菜基地,氣勢磅礴。 優良的港灣和廣闊的淺海灘涂,成就古浮紫菜的優異品質,而主宰這片基地的,正是勤勞的養殖戶,他們遵循傳統工藝制作紫菜,贏得了口碑。入海、收割、運輸、清洗、成型、晾曬……憑著豐富的經驗,漁民們將“頭水”紫菜從海上“搬”到陸上,將濕貨“壓”成干貨。早上6點起床,忙到晚上10點才結束,耗時兩天時間,“頭水”紫菜才能新鮮出爐。 每年9月到12月,是古浮村收割紫菜的季節。光滑細膩的菜質、獨特的風味、豐富的營養價值,讓古浮紫菜身價不菲,養殖戶的收入也隨之提高。注冊為地理標志的古浮紫菜,如今已成為石獅沿海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今年,受日照、氣候、水溫、風浪等條件影響,致使紫菜光合作用不足,長勢受到影響。好在此后老天爺“陰轉晴”,古浮紫菜得到了極為寶貴的生長條件,確保了本季的豐產豐收。 (戴涵琦)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葉曉峰攝)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