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趙武靈王》
莆仙戲《魂斷鰲頭》
漢劇《百姓鎮軼事》
雜技《花旦小趣》
木偶戲《龍山情緣》
雜技劇《逐夢山水間》
八閩的風里散發音樂的味道,舞者的衣襟攪動閩江的清流,展館的空間張揚福建的神韻……11月23日至12月15日,第六屆福建省藝術節如約而至。
這是藝術的盛會。近百場文藝演出和展覽、展示,全省2萬多人次專業和業余文藝工作者參與,百花爭艷,流光溢彩,規模空前。
這是人民的節日。數萬觀眾熱捧,各類活動免費、低票價接待,藝術水準卻沒降格,藝術節成了沒有圍墻的舞臺。
歷時20多天的藝術節,我省廣大文藝工作者用文藝引領新時代的新風氣,為我省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1.
異彩紛呈
耳目一新
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演出、展覽展示,是藝術節的核心與靈魂。“三年來,這一屆的藝術節讓我們看到了我省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演出的積極、努力,涌現了一大批用有筋骨、正能量傳遞的優秀作品。”省文化廳負責人表示。
本屆藝術節薈萃全省音樂、舞蹈、雜技、曲藝、美術、書法、攝影等多個門類的精品力作,戲劇會演的34臺劇目和展演的15臺劇目輪番亮相,參演劇種不僅有本土劇種,也有京劇、越劇等外來劇種,高達18個,涵蓋面比往屆擴大。
“尤其難得的是各地市各劇種都來參演,連快失傳的漳州竹馬戲也來了,大家克服困難、費盡心思,挖掘地方題材,把地方戲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把福建戲劇大省的潛在東西、歷史根基展現出來了,充分展示了多元與創新。”福建京劇院院長金于賢說。
不僅劇目豐富,題材上也多樣,較往屆實現了突破和超越。有反映“海上絲綢之路”題材的如越劇《海絲情緣》、莆仙戲《海神媽祖》、雜技舞蹈詩《海峽情緣》等,有反映現代題材傳播正能量的如薌劇《谷文昌》、現代戲《生命》等,有反映地方藝術特色的如表現朱子文化的南詞戲《朱子之歌》……
“戲曲方面,我省過去古裝戲突出,現代戲較弱,而今年現代戲出現好的苗頭,水平大大提升。可喜的還有,一些民營劇團也積極參與到戲劇會演。”省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本屆藝術節評委、省文化廳原藝術處處長練向高說,長樂市大眾閩劇團閩劇《雙龍夢》還拿了會演一等獎,非常不容易,福建的民間劇團數量比國營劇團多,是滿足群眾需求活躍的力量。
“這次不少地市縣黨政領導親自來看匯演,而這在過去是很個別的。各市縣組織人力、投入資金,打造特色精品。”練向高說,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強調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支持戲曲傳承發展,出臺相關文件政策,推動了我省各地對文化發展的重視。
“在舞臺呈現上糅合了高科技藝術,在藝術本體上強調技術性并兼顧可觀賞性,本屆藝術節整體劇目質量高,演出異彩紛呈,劇劇令人耳目一新。”福建省藝術研究院的專家說,近年來,我省通過挖掘傳統、繼承傳統、固本開新,扶持優秀劇目的創作和生產,開拓和豐富了藝術創作的新題材,廣大文藝工作者將新思想、新觀點,生動、自然、巧妙地融入文藝創作中,向全省人民群眾奉獻了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2.
文化大餐
人民節日
福建省藝術節一向以“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為宗旨,對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有著清醒的自覺。為了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文化藝術發展成果,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藝術節組委會采取了免費、低票價等一系列措施,降低了老百姓欣賞藝術的門檻,拉近藝術與觀眾的距離。
“我們的福建鳳凰劇院在藝術節期間就承接了9個院團的演出,免費接待觀眾,劇目藝術水準高,讓群眾享受到了福建文化的傳播。”金于賢說。20多天里,省屬及福州市屬國有院團場所演出不斷、紅紅火火、熱鬧非凡,戲劇會演和音舞雜曲演出幾乎場場爆滿。
與此同時,藝術節期間各種社會文化及文博展覽活動的免費開放,讓群眾以各種形式享盡身邊的藝術大餐。
省圖書館、省博物院、省美術館、省非遺博覽苑各類展覽、展示、講座、講堂活動豐富多彩,福建省非遺精品展、《福建文化記憶》數字影像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信息平臺展示、海上絲綢之路七省聯展、華僑華人奉獻展、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展等,精品多、看點多,群眾爭相參觀。
觀者踴躍,八閩各地的群眾還以各種形式參與到藝術節。
全省“激情廣場大家唱”合唱比賽通過合唱的形式,推動全省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來自全省各設區市選派的9支優秀代表隊共540名參賽者的歌聲,讓聽眾贊不絕口。
藝術盛會彰顯福建精神、福建力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工作,本屆藝術節展示了我省文化藝術風采,打造了我省文化藝術品牌,推動了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我們有理由期待,3年后的福建,第七屆福建省藝術節將攜更多具有福建特色、福建風格、福建氣派文藝精品,為人民群眾獻上精美的藝術盛宴。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