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武僧”文字殘磚 卻是東山縣苦菜寺鎮寺之寶
苦菜寺明朝石經幢 進院掛錫碑足緣
南少林、天地會
眾所周知,少林武功發祥地嵩山,其主體部分是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的。馳名中外的少林寺即坐落于少室山下。而苦菜寺后面的一連片山,在明末清初時,也叫“少室山”和“太室山”。
南明隆武朝的武英殿大學士、抗清名士黃道周于萬歷年間游九仙巖(少室山)時,寫下的《銅山石室記》一文中有“銅城之西為石室……此地南適又數百武,有石闕回廊,是為太室之山。太室西南二里許……是為龍潭”。
同時黃道周的友人張廷范(東山島名士)賦《青云洞》詩有“太室晤來探少室,藏書崱屴與君謀”句。這是張廷范與黃道周同游東山島的“太室山”、“少室山”后,寫給黃道周的詩作?!般~陵的這幾座山,在古代確實有少室、太室之稱。”漳州市佛教協會會長、東山東門寺住持釋道裕法師說,這些對于研究南少林、天地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苦菜寺出土的文物
殘片、鎮寺之寶
幾年前,苦菜寺重建大雄寶殿時,出土了一塊殘片。這塊“武僧”文字殘片長、寬有20厘米左右,正面共有五行字,其中能辨別清楚的有第二行“過清源枝頭”;第三行“授武僧金禪”;第四行“少室振宗風而”等字樣。碗底印有“成化年制”字樣。“這塊殘片,非常重要,因為它里面有‘少室’兩字,又有‘武僧’字樣,是非常重要的佐證。”日前,專程到苦菜寺參加大雄寶殿落成典禮法會的中國武協原秘書長、曾主持南少林武術研究工作多年的潘一經也認為,苦菜寺肯定和南少林和天地會有著重要的關系,是研究南少林、天地會的重要史跡之一。
當年,也是潘一經將這塊殘片送北京聘請有關專家進行考證,經分析系明代中期之物,為該寺南少林武僧骨灰罐的一塊殘缺塔銘,而“授武僧”的記載則證明該寺僧人不僅習武,而且還收徒授武。潘一經認為,這塊殘片堪稱苦菜寺的鎮寺之寶。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