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第二代打工最苦 張勝旺是中國旅美經貿總商會會長,是張村第二代美國華僑。“第一代是拓荒流,第二代是奮進流,第三代就是社會的主流。”張勝旺說。 “1968年至1982年到達美國的,為第一代華僑,這代人最苦。”張勝旺介紹,上世紀60年代,不少張村人在外國的商船上當勞工,被逼或被騙著“下南洋”、“去美國西岸淘金”。“到美國后,張村人在外國人的餐館打工,工資很低,有的要打兩份工,每天工作16小時。” “上世紀80年代去美國的,是第二代人。”張勝旺說,第二代人到美國,利用第一代人辛苦攢下的第一桶金,開餐館。這段時間到美國的張村人,開始時大多在中國人的餐館打工。1982年,他就跟隨父輩移居美國,在新澤西州經營餐館,后來生意越做越大,1992年開始投資房產。 90后第三代華僑遍布世界名校 第一代、第二代把教育子女的大事放在首位,利用辛苦攢下來的財物,創立了教育基金會。 據介紹,猴嶼張村在美現有哈佛在讀或畢業生18名,麻省理工等世界十大最好學府學子約50名,其他大學學生和獲雙碩士學位、雙博士學位等不勝枚舉。 進入猴嶼張村路口的宣傳欄介紹了已經進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張氏學子成就:張見鑾家“一門三哈佛”,三個兒子張天志、張天達、張天杰每年一人進哈佛,創造了連美國人都難以想象的奇跡。特別是張天杰1991年獲美國總統學者獎。 張君秀家“龍鳳四杰”,兩男兩女獲得7個碩士、1個博士;張明淯小學五年級時就去大學講課,后獲得哈佛、耶魯、康乃爾等著名高校發出的錄取通知書,現為美國聯邦法官助理。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