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最后的吹糖人 74歲阿婆小街弄巷里獨自堅守
拿起小竹簽,沾一點麥芽糖,插在小公雞身上,小公雞大功告成,拿在手里溫熱柔軟,舔一口,一直甜到心里。
陳亞粿:“孩子喜歡什么就(做)什么,很多種。雞、魚、茶壺和猴子,哨子、剪刀。還有關刀,關刀沒有做。”
陳亞粿吹糖人技藝來自父親陳添生。從10歲起,她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吹糖人的手藝。早期吹糖人的老手藝人,都是挑著擔子走街串巷,陳亞粿也不例外,她自小就跟著父親,晃晃悠悠地踏遍了石碼的大街小巷。一直到1958年,陳亞粿進入工廠參加工作,這吹糖人的老手藝才擱置在一邊。1989年退休后,陳亞粿又開始在街頭巷尾為孩子們表演吹糖人。這一堅持,就是27年。
陳亞粿:“我這個沒有模具,用手做的。以前還有號子,還有煙桿子,老人家在用的煙桿子,我現在沒做了,孩子現在也看不懂。”
每年的春秋冬季,學校放學前,陳亞粿都會在校門口的小街擺上小攤,支起圓圓的小炭爐,放上一把特制的小鐵鍋,一半由木板蓋住,木板上有一個個小孔。吹塑成形的糖人便是插在上面。小鍋里微微冒出熱氣之后,陳亞粿就開始一邊吹著各式各樣的糖人,一邊等待著孩子們放學。
陳亞粿:“夏天不能做,太熱就會黏,一動就不行。這個說生意好也不是,一般,有季節性的。”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