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童古民居
黃鞠故里
廉村古巷
開閩第一進士故里廉村、千年古鎮霍童、狀元故里廊橋水鄉西浦、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漈頭……這些分布在閩東大地上的古鎮名村,歷經世事變遷,靜靜地向人們訴說著寧德的風土人情、悠悠歲月。
近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旅游局聯合開展第二批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創建工作,寧德市蕉城區金涵鄉上金貝村、霍童鎮霍童村、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等34個村鎮,從全省各地上報的163個鎮村中脫穎而出,入選第二批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成為全省入選最多的城市。
寧德市一直致力于古建筑文化遺跡的保護和挖掘。多年來,寧德市各地不斷推薦條件優秀的村莊申報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各縣(市、區)成立了傳統村落申報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掛帥任組長,各部門鄉鎮協同配合,有力推動了申報工作,使得寧德市申報與保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福建十大名祠之一—鳳林祠----李國鑌-攝
漈頭村
保護中開發建設 詮釋具象“鄉愁”
典雅整齊的古官道、巍然屹立的古城墻、苔跡斑駁的古道碑、氣派莊嚴的祠堂……這些古色景觀成為福安市溪潭鎮廉村打造歷史文化名村的一張“金字招牌”。踏著光亮的鵝卵石鋪設的古官道步入廉村,依然可以從散落村中的古老牌匾、對聯、照墻等歷史遺物中,品味廉村的古文化。
廉村是寧德市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村之一,也是福建省2014年重點扶持的10個歷史名鎮名村之一。近年來,該村從建筑整治修繕、歷史環境要素修復、綠化美化提升、設施完善建設等方面入手,逐年分步實施修繕工作。
“這幾年,村里對破損官道、城墻、碼頭、后湖宮、鳳池、古民居、祠堂等建筑進行了修繕,并沿廉溪打造生態景觀帶,還建設了公廁、停車場,改造了游客接待中心等設施,環境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舒心了。”村民老陳說。通過嚴格保護、逐步修復,廉村已成為寧德市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一個重要窗口。市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07年該村被福建省建設廳授予“福建省十大最美鄉村”稱號,2008年獲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2012年由福建省林業廳授予“福建省生態文化村”稱號,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廉村“中國傳統古村落”稱號。廉村還被中共福建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作為“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每年吸引3至5萬名黨員干部和群眾到廉村接受廉政文化教育。
廉村是寧德市保護開發歷史文化名村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了有效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寧德市結合“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村莊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以重點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為標桿,著重在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開展了“五清楚、兩特色”環境整治工作。通過治理溝渠,改善建筑風貌、建設垃圾收集、清運、保潔設施,配備保潔員,加強日常垃圾清掃保潔,改善村容鎮貌,傳統村落環境衛生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同時,寧德市注重保護好、管理好青山綠水、名木古樹、古建筑、古民居,采取“鑲牙式”、“洗臉式”措施,加強保護修繕,修舊如舊,實現歷史文化風貌、自然生態環境和現代文明的相統一。
通過“新”、“舊”結合的保護開發模式,福鼎市太姥山鎮瀲城村、壽寧縣犀溪鎮西浦村、屏南縣漈下村等一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的環境整體面貌得到較大改觀,農村人居環境、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據了解,2015年寧德市積極推薦全市范圍內5個鎮33個村申報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工作持續推進、保護措施得當有力、保護成效逐步凸顯。傳統村落保護方面,寧德市推薦了92個條件較好的村莊申報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傳統村落申報工作力度不斷加強。在積極申報中國傳統村落的同時,寧德市同步開展省級傳統村落申報工作,中央、省級傳統村落申報工作齊頭并進,為寧德市傳統村落保護打開新局面。
漈頭古民居
漈下村
弘揚傳統文化 留住文化的根
時至冬日,寒氣逼人。而作為屏南四大書鄉之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漈頭村,依然游人如織。村民老甘感慨地說:“政府越來越重視村子的保護工作,不僅主要領導掛點幫扶,還爭取了大量資金。村里大變樣了!”
受益于傳統村落的保護開發,屏南古村落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是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該村2015年通過競選,被列為全省重點扶持10個歷史名鎮名村名單,隨后該村立即著手編制保護規劃,制定了保護整治實施方案。
讓漈下村民引以為豪的除了秀美的鄉村景致,還有濃郁的歷史風情。該村是涉臺古村,戍臺名將甘國寶祖居地,是古代宗法制度及涉臺法緣古村落的典型代表,集村落文化、名人文化、武術文化、農耕文化、宗教文化、生態文化于一體。如今,這些已悄然帶動村莊旅游產業的發展,成為周邊居民周末自駕旅游的目的地。
“寧德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源遠流長,積淀深厚。”市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說,寧德既有霞浦黃瓜山遺址(距今3500年歷史),福鼎南廣古窯址、馬欄山遺址,霞浦大京,福鼎瀲城、玉塘,屏南甘棠等古城堡,蕉城中興紫國師塔,福安倪下石塔、興云寺舍得塔,古田吉祥寺塔等古塔名勝古跡,又有開閩第一進士薛令之,抗倭英雄戚繼光,陳普、林振翰、林聰、謝翱、袁天祿等歷史名人祠墓,古田朱熹魁龍書院,壽寧馮夢龍官宦遺址,霞浦赤岸日本空海法師入唐漂著地等歷代名人文化遺跡。同時,寧德市是全國著名的畬族人口聚居區,畬族風情豐富多彩,從畬族的賽歌對歌、婚禮儀式、傳統體育到畬族的服飾、飲食、民居等民俗文化都十分獨特。
悠久歷史,造就了寧德市豐富的歷史文化及傳統村落資源,多年來寧德市不斷積極開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的申報與保護工作,卓有成效。申報工作的有力推進,進一步加強了寧德市對古村落、古民居、古屋、古厝等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目前,寧德市共有歷史文化名鎮4個、歷史文化名村12個,其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3個(蕉城區霍童鎮、古田縣杉洋鎮、屏南縣雙溪鎮)、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6個(福安市溪潭鎮廉村、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屏南縣棠口鄉漈頭村、周寧縣浦源鎮浦源村、福鼎市磻溪鎮仙蒲村、霞浦縣溪南鎮半月里村),有效保護數量居全省前列。
2012年以來,寧德市共有3批次31個村莊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總數約占全省125個傳統村落總數的1/4,位居全省第一。2015年省住建廳、文化廳公布的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399個中,寧德市共有70個村落入選其中,位居全省第二。
此外,寧德市積極對接國家、省里出臺的政策,爭取上級扶持,促進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加快發展。據了解,國家在2014至2016年3年內將投入300億元資金用于傳統村落的保護。我省也加大了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從2014年開始將連續5年,每年挑選10個村落,對每個村落提供500萬元的經費支持。2015年,寧德市又有16個村莊列入當年中央財政扶持名單,6個村莊列入2016年中央財政扶持名單,全市31個中國傳統村落已有28個獲得中央財政扶持,對進一步保護好傳統村落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廉村全景
壽寧西浦
積極發展旅游 帶來紅火生活
打鐵店、茶葉鋪、剪刀坊……行走在霍童老街,一番古韻撲面而來,明清時代的商貿風格依舊。穿梭于高墻青瓦,80多幢大宅集中成片,高墻縫隙間泛出的苔斑,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霍童現存的傳統建筑類型,主要有民居、祠堂、寺廟、宮觀、牌坊等,其中最有價值、保留最多的是民居建筑,而這些古民居現今大都有人居住。
蕉城區霍童鎮是寧德市第一個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鎮的鄉鎮,有著閩東“鳳凰古城”“小桂林”的美譽,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級生態鄉鎮”“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旅游名鎮”“中國十佳生態養生旅游名鎮”等。近年來,寧德市不斷加大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和宣傳力度,許多游客慕名而來,旅游業為當地帶來更多的綜合效益。
“如今霍童游客數量與日俱增,原本安靜冷清的古街道現在可算‘容光煥發’了?!辨偵蠌埌⒁谭耆司妥院赖卣f,一到周末或節假日,鎮上游人如織,熱鬧非常。游客有來自寧德周邊縣市的,也有來自福州、溫州、上海等其他城市的。每年“二月二”燈會的時候,更是有大批游客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觀看線獅表演。
游客多了并未為古鎮居民的生活帶來困擾,還為他們帶來更加可觀的收入。據了解,霍童古鎮游客人數目前已突破30萬人,全鎮旅游收入達到8000多萬元,其中旅游相關配套服務業收入占60%以上。
市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說,古鎮古民居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前幾年,政府出資一部分,百姓出資一部分,對鎮上老宅子進行了修繕。近兩年來,隨著游客逐漸增多,村民看到了古民居的價值,開始自發地保護自己的房子。該鎮以規劃為龍頭,加快明清古街保護建設工作,持續完善各項設施,設置了旅游標識標牌,建設迎景長廊和環形步游道,明清古街風貌逐步顯現。
2015年,寧德市加大鄉村旅游發展的扶持力度,加強鄉村旅游產品的宣傳力度,不斷完善旅游產品供給,全力推進道路和景區基礎設施、旅游集散服務中心、旅游道路交通指引標志牌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滿足日益擴大的城市周邊游、一日游、自駕游、自助游等鄉村游散客市場需求?!班l村游”作為一種新型旅游形式,已成為寧德市旅游發展的新亮點。據市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鄉村旅游累計接待游客466.19萬人,鄉村旅游收入33.12億元。(記者鄭舒 葉陳芬)
(圖片由寧德市住建局提供)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