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九寨溝冬景九寨溝管理局供圖
1992年,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九寨溝中部峰嶺均在4000米以上,南緣達4500米以上,峰頂和兩側山峰基本終年積雪。九寨溝以植物喀斯特鈣華沉積為主導,形成了艷麗典雅的群湖,奔瀉湍急的溪流,飛珠濺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連綿起伏的雪峰。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后又發現楊家界新景區,總面積達500平方公里。黃龍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是中國唯一的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這里山勢如龍,又稱“藏龍山”。該地區還生存著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如大熊貓和四川疣鼻金絲猴。
資料圖:黃山。姚育青攝
1990年,安徽黃山成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黃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曾贊嘆黃山:“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后被當地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1987年,山東泰山被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秦始皇陵及兵馬俑、長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甘肅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的陵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筑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其歷史長達2000多年,中國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周口店遺址是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遺址。考古學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遺址外發現三枚人類牙齒化石,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遺跡。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