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遺址”申遺成功 中國世界遺產增至48個(圖)
2008年,江西三清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三清山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展示了獨特花崗巖石柱與山峰,豐富的花崗巖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福建土樓以歷史悠久、種類繁多、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著稱,被譽為“東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建筑模式”。
2007年,開平碉樓與古村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開平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部,開平碉樓鼎盛時期達3000多座,現存1833座,其數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風格之多樣,在國內乃至在國際的鄉土建筑中實屬罕見。喀斯特即巖溶地貌,是發育在以石灰巖和白云巖為主的碳酸鹽巖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由云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共同組成,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
資料圖: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中新社記者錢興強攝
2006年,安陽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安陽殷墟為商代后期都城遺址,其發現和發掘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是全球所有溫帶區域(除熱帶雨林以外)中植物最豐富的區域。
2005年,中國“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筑群。
2004 年,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被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和遼寧省桓仁縣。作為歷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漢民族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及風格獨特的壁畫藝術,體現了已經消失的高句麗文明。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