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美,在于精神之美——專訪龍巖學院黨委書記林和平
龍巖學院里,“漢劇進校園”開場了。
編者按
今年暑假,東南網與福建日報社經濟文教部共同策劃主辦“福建最美高校”學生點贊榜活動。該活動通過網絡專題、《福建日報·東南網事》和微信微博等平臺,對福建22所高校特色亮點進行充分挖掘,推出“福建最美高?!睂W生點贊榜。整個活動參與人數接近20萬人次,收獲微信點贊數5萬余個,在全省高校師生中引發廣泛關注與好評。
為進一步展現校園之美,東南網、福建日報經濟文教部、福建高校網絡通訊社記者組成聯合采訪組,專訪上榜高校主要領導,全方位展現校園特色、文化底蘊、辦學成效。本期起,東南網事將陸續刊發專訪報道,敬請關注。
東南網12月7日訊(本網記者 馮川葉 黎晶瑛 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校通社記者 邱雪艷 文/圖)
“大學之美,首先是道之美,精神之美,這才是本質的美、永恒的美、持續之美。”談起校園之美,龍巖學院黨委書記林和平說,大學要有濃厚的學術氛圍,有自由、獨立、開放、創新、包容的精神。有了這些,美才有根基。在由東南網和福建日報經濟文教部聯合舉辦的“最美高校點贊”活動中,龍巖學院入圍十強。
高校要美,首先學術氛圍得濃厚
“一個高校美不美,不僅在于校園風光,更要看學術氛圍?!痹诹趾推娇磥?,一個學校的學術氛圍如何,關鍵在于青年教師。為了讓更多的青年教師能夠潛心科研,改革的第一刀就從吃飯問題下手。
許多青年教師的家大部分都在校外,下了課回家買菜做飯,一切收拾妥當就已經臨近深夜了。這樣一來,老師們晚上可用來鉆研學術的時間就所剩無幾。
“如果老師們6點在食堂用完晚餐,7點到實驗室,11點回家,一個晚上就有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久而久之,就能形成學術積淀?!睘榱俗尷蠋焸兡馨迅嗟臅r間留給學術,學校決定豐富教工食堂的晚餐。教師們只需要花上五元錢,就能在食堂里享用一餐小型的自助餐。這一改革很受歡迎,漸漸地晚上亮燈的實驗室越來越多,飯后直奔實驗室也成為許多老師的習慣。
為了激發青年教師的創造性和積極性,龍巖學院還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例如取消教師進修期間暫扣工資的規定、出臺獎勵性績效改革方案等,鼓勵教師潛心學術。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