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木演示樟塘姑娘槌
東山縣樟塘村有一門武功絕學,叫做“姑娘槌”。前日,筆者采訪該村85歲老人張進木,觀賞其演示武術“姑娘槌”。
張進木老人告訴筆者,樟塘姑娘槌是從宋朝楊家槍法演變來的,相傳得到楊家姑娘傳授,因此取名“姑娘槌”。樟塘姑娘槌是否從楊家槍演變而來已無法考證,但說它是槍法卻頗有道理:樟塘姑娘槌長六尺,比普通棍棒更長;槌尾削尖,隨時可以裝上槍頭當槍使,這和傳統棍棒有很大區別;姑娘槌擅長擊刺,少有掃劈招式,更像槍法。
在張進木家的天井里,只見老人手舞六尺長槌,刺、按、壓、撩,出箭如風、收槌盤龍、伏地似虎,攻守轉換迅捷,握掠出箭、鳳擺尾、回馬槍、倒跳、趴地虎,每招每式都殺氣騰騰,讓人心生畏懼。說起姑娘槌,張進木神采飛揚:“以前鄰村習武之人過來切磋,從沒人能贏過咱村姑娘槌?!彼榻B,樟塘村的姑娘槌有基本功、二十八秀、十六秀、六耳、五梅花、打陣雷、對打、大川等套路共108招,講究手腳同步、靈活迅捷,“出不盡箭,收無完槌”,攻防轉換速度極快?!伴W身出箭”讓人防不勝防,“回馬槍”讓人摸不著頭腦,常能在對打中迅速抓住對方的破綻,一招制敵。這套槍法厲害,是戰場上殺敵用的,以前一直只傳本村男丁。
張進木還說起樟塘姑娘槌來歷的一段傳奇故事。清康熙年間,有十八位好漢逃難到閩南一帶。其中一位好漢躲在云霄陳岱開武館,因徒弟傲慢不敬,不愿盡心教授,徒弟們懷恨在心,便設計謀害。有一次,師傅從外面回來,小徒弟端了一盆水給他洗臉,另四個徒弟趁師傅不備一起用棒攻擊,卻見師傅將濕毛巾用力一甩,便生生將四棒子纏住。端水的小徒弟扔了臉盆,也操一條棒子刺來,師傅側身一閃,一口咬住棒尾,徒弟們一見形勢不妙,趕緊溜走了。那位好漢不得不離開陳岱,投靠在樟塘村避難的好友劉成道,后來經劉成道幫助,在樟塘村開武館授徒,傳下了姑娘槌。因這位師傅武功高強,授徒有方,深得樟塘人愛戴,村民尊稱他為“師傅公”,名字倒失傳了。
張進木說他十八歲練武,不久東山島解放,治安好轉,年輕人就不再練武了,本村會使姑娘槌的老人漸漸離世,如今只剩下他一人會這套槍法了?!艾F在練得少了,為了不使槍法遺忘,我夜里躺在床上,一遍遍回憶108招式的順序、要領。”說到槍法前景,老人一臉憂慮,“年輕人怕吃苦,都不愿花心思學,我只好將108步槍法拍成照片,自己編了一本《樟塘姑娘槌(楊家槍)譜》,希望后人能傳下去,莫讓槍法失傳。”
☉張藝生文/圖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