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賴氏家廟 忠義浩蕩世傳頌 民間關于賴垓殉難于汀州的說法,一度甚囂塵上,但是由德化縣政協文史委提供的賴垓史料中,對此予以了辟謠。 順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鍵在福建成立南明政權,建號隆武。民間流傳稱,賴垓追隨隆武帝,并出任國子監祭酒。順治三年,清兵攻陷仙霞關,賴垓隨隆武帝奔汀州。清兵追至,隆武帝遇害。此時,因戰事焦灼,信息十分混亂,賴垓殉于汀州的消息不脛而走。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黃宗羲在《行朝錄》中稱,“壬辰(1652年)八月,刑部侍郎王虞石自五指山至廈門,言‘隆武在彼,賴垓熊緯皆從亡”。清三余《南明野史》也認可這種說法,“其從亡之臣,則戊辰進士賴垓、河南丙子解元熊緯也”。傳說,賴垓與熊緯在汀州試院堂前自縊于唐代雙古柏樹上。后人在樹的東邊建“雙忠廟”,用于紀念他們,并稱雙柏為“雙忠樹”。 實際上,賴垓并沒有死于戰亂。早在1642年,其母病重,賴垓就告假返鄉。后母喪,他就在家服喪3年。1644年,崇禎帝自縊,明朝本質上宣告滅亡。1645年,賴垓的父親也去世了,賴垓心灰意冷,遂結廬于瓊溪清潔寨,希望過上恬淡的隱居生活。清順治帝頒詔欲啟用賴垓,但他明志堅辭,稱忠臣不事二主。賴垓先后多次拒絕清廷的出仕延請,為此清潔寨還被清兵圍困長達3年之久。后來,清廷見費盡心機也無法令他回心轉意,只好作罷。德化女詩人張玉芬為此稱贊明朝遺臣賴垓的忠誠是,“神州大地上的一根標桿”。 順治十八年(1661年),賴垓安然在鄉謝世,終年69歲。其生前著有文集10余卷,可惜皆散失。流傳下來的詩篇《重游九仙山》、《登石壺洞》、《飛仙山》等收集于《瓷都德化古今詩萃》。如今距賴垓辭世已有354年,但他冊封藩王、固守清潔寨的故事,仍被口口相傳,讓人肅然起敬。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